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老区建设 » 正文

史海钩沉//追忆“雪花洞惨案”济源籍区长李继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9  浏览次数:150386
核心提示:1943年8月初,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盘踞在安阳西南山区的国民党安阳县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他们勾结日伪军,策动了被我收编的原伪县政府七区部分保安人员叛变,制造了时震太行的“雪花洞惨案”,九名英

1943年8月初,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盘踞在安阳西南山区的国民党安阳县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他们勾结日伪军,策动了被我收编的原伪县政府七区部分保安人员叛变,制造了时震太行的“雪花洞惨案”,九名英烈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其中一名烈士来自济源。他就是时任林县东姚区区长李继敏(事件发生地记载的烈士信息有误:原籍济源“直城”应为“轵城”,李继民的“民”应为“敏”,作者注)。

李继敏1919年10月,出生在济源县轵城乡(今济源市轵城镇)西留养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良。1935年,李继敏考入沁阳省立第十三中学,进入三年级后,因家庭生活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当时正值日军入侵济源,兵荒马乱,热血青年没有容身之地。当他听说唐天际在济源邵原北寨村举办“八路军北寨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时,他同本村一青年毅然前往,从此参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三封家书   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

“北寨干训班”结业后,李继敏被分配到渑池县八路军十八兵站担任文书。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忘学习军事理论、技术,苦练革命本领。认真负责去完成接送过往干部,中转作战物资的艰巨任务,同时十分注重做好对国民党渑池县政府的统战工作,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7、8月间,他奉命随部队北撤,途经济源时,他虽然想着家里的亲人,掂记着父母和两个弟弟,但作为军人,他深知身上肩负的责任,懂得“服从命令”的含义。放弃了回家看望亲人的想法。当时继敏的父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好想见到儿子一面。当听说儿子的部队路过济源,他多么希望儿子能回家住上几天。李继敏得知消息后,仅在晚上吃过饭后特意请假回到家里,第二天一早又赶回部队。他告诉父亲,部队任务紧急,马上就要开拔,待行至目的地住下后,再专门请假回来看望老人家。

 

几天后,李继敏给家里来信询问父亲的病情。信中说,部队仍在行进,待住下后,一定回家住几天。期间又过了十多天,他给家里来信说:现下情况有些变化,他已离开十八兵站,调到一二〇师师部工作了。事务繁多,不能回去看望老人家。并嘱托家里两个弟弟多替他照顾好父母,请大家多保重!

1940年春天,家里收到了李继敏从山西省武乡县下河村寄来的信件,这也是他给家里的最后一封信。信中讲,现在形势越来越紧张,敌人十分疯狂,许多八路军亲属遭到敌人的杀害,为避免给家里惹下祸端,信封上他未敢写上父亲的名字李德恒,写得是大弟李继荣的名字。信的落款也未敢写他的真名,而是写得李济深。他告诉家里,部队马上又要转移,以后不再往家里寄信了,有机会他一定回来,请家里不要牵挂。此后,再没有他的音信。

李继敏的父亲在村里老中医的精心调理下,病情慢慢好起来了。

1942年,济源遭受蝗灾、旱灾,颗粒无收,无法生存,李继敏的父亲和小弟弟去山西逃荒要饭。他们走阳城,过高平,最后落脚到长子,一路乞讨,一路打听李继敏的下落。直到1945年才得到李继敏牺牲的消息。

临危受命   成长为忠诚战士

李继敏到一二〇师后又被送到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六分校学习。繁忙的学习和军事训练,以及怕写信给家人带来危险,他把对亲人们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发奋努力读书,苦练杀敌本领,一心想着尽快打败侵略者、人民得解放,早日回家孝敬父母。

雪花洞位于安阳县马家乡岭头村东南双峰山上,解放前属安阳县七区管辖。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安阳后,国民党安阳县政府一千余人逃到西部山区,盘踞在岭头、沙井、龙洞一带。他们打着“曲线救国”的幌子,投降了日本侵略军,充当汉奸,为虎作伥,置人民死活于不顾,横征暴敛,使当地人民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群众跑到抗日根据地要求八路军去解救他们。

1943年5月, 正在军校读书的李继敏接到命令,带领部分学员配合主力部队,支援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向投降日军的汉奸县长姚法普为首的伪县政府发起进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从拂晓一直打到次日早饭后,消灭了汉奸武装保安队500多人,赶跑了汉奸政府,解放了安阳县七区人民。之后,又帮助建立了区抗日民主政府。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纷纷报名参军,支前参战,保卫革命胜利果实。然而,敌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时刻在准备反扑新生的人民政府。战事吃紧,李继敏中断学业,被党组织安排到与安阳七区毗邻的林县东姚区担任区长职务。他身负重任,带领群众建立起抗日人民武装和村级政权,借粮舍饭,发放救济,组织群众生产救灾,清剿残匪,安定社会秩序。

为国舍命   英名与日月同光

1943年7月,日军大举进攻林县,东姚区和安阳七区的形势迅速恶化。汉奸、伪军蠢蠢欲动,乘机进行反扑。根据上级“区不离区、村不离村、坚持对敌斗争”的指示精神,安阳七区区长郭桃康、林县东姚区区长李继敏带部分战士坚持工作,其余队员撤离到抗日根据地。北撤途中,安阳县七区的三十多名区干队队员反水,投靠伪七区保安队。8月初的一天,两位区长在沙井村召开会议,研究联防抗敌,坚持斗争事宜。被叛徒告密,日伪军迅速集结三百多人连夜出发,气势汹汹向李继敏、郭桃康他们扑来。

得知有人叛变,暴露了行踪,两位区长马上带领两个区的十二位同志转移到阎家庄,看到周围都有敌人,又转移到西山后、林县的东屯村、沙井村、白象井等数十个村庄,所到之处都有敌人。8月11日,他们到了雪花洞山上的东辿沟。那里坡陡沟深,交通闭塞,便于隐蔽。熟悉地形的郭桃康区长将李继敏等同志安置在瓦缸沟的一个石洞内,也就是被称为雪花洞的地方。他冒着生命危险,带领通信员外出了解敌情。

 

在叛徒的领路下,敌人探明了李继敏等同志们的隐蔽地点。8月12日拂晓,敌人把他们团团包围起来,劝降无果下,集中火力疯狂射击。我九名干部战士在只有3米多长,一米多宽,根本没有岩洞可供容身的地方,靠四支步枪一支手枪,在李继敏的指挥下,同心协力,奋勇反抗,组织同志们突围,直至撑到最后一刻,除一名战士冲出去脱险外,其余的勇士永远长眠在马家乡岭头村的雪花洞旁。

敌人发现八人中没有郭区长,就带人搜山,通信员躲藏在草丛中,郭区长被敌人发现,壮烈牺牲。时年,李继敏25岁,郭桃康24岁,其他战士都刚过20岁。当地群众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中共安阳县委、安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万多名群众参加了追悼大会。九烈士浴血奋战,临危不惧,气壮山河的革命精神一直在鼓舞着安阳人民。党和政府没有忘记他们,安阳人民时刻怀念着他们。1988年,当地群众自发为李继敏、郭桃康等九烈士修建了纪念碑。碑首镌刻着“太行巍巍埋忠骨,洹水滔滔颂忠魂。雄风浩气千秋在,壮志伟绩万世存”。九烈士是中华儿女的楷模,他们的英名与天地共存,和日月同辉。

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每当纪念“九一八”事变的警报声持续回荡在热闹的街市时,每当双峰山上翠绿无边,山花烂漫,桃红柳绿时,人们还会想起那个雪花洞,记起英雄的名字,还被英雄的精神感动着。李继敏,你是共和国的英雄,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更是济源人民的骄傲!(作者  李继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