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社“爱上非遗 寻美中国”全媒体记者赴盛田农业寻访非遗“禹粉”之美
2025-07-16 14:16  点击:193586

 2025年7月15日,广西日报社“爱上非遗 寻美中国”全媒体记者走进中华老字号盛田农业年粉坊,对 “禹粉” 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孙继周进行采访,深入了解“禹粉”制作技艺的深厚底蕴与创新之路。

“禹粉”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粉哥孙继周的带领下,采访记者首先参观了禹粉文化博物馆。馆内 600 余件黄河流域中原农耕文物有序陈列,宛如一位位无声的讲述者,诉说着禹粉从红薯种植到粉条制作的悠久历史。在这里,能够聆听非遗禹粉被 “乾隆敕封素鱼翅” 经典故事,清晰了解到制作 “禹粉” 及黄河流域农耕时期的器具、工具,深切感受到禹粉文化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魅力。

走进 “禹粉” 非遗工坊,传统制作工艺在此得到原质原味的保留与展示。非遗传承人孙继周现场演绎了漏粉绝技 “银丝之舞”,令记者近距离拍摄到粉条制作技艺的核心工艺,触摸非遗技艺的温度。

按制药标准建设的 “禹粉” 数字化智能生产车间,记者的镜头又捕捉到另一番景象,先进的生产设备高效运转,科学精细的生产流程有序推进,展现了红薯粉条从传统工艺迈向现代智能化的华丽转身。盛田农业 “拒绝科技狠活” 的理念,更是彰显出其对品质的执着坚守。

记者围绕历史渊源、传承经历、挑战与创新、未来规划等方面对孙继周进行了专访。作为非遗传承人,孙继周多年来致力于将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 “禹粉” 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根干粉条到一根鲜粉条、从手工小作坊到中华老字号,从传统生产加工到数智自动化,从农民田间学校到中小学科普教育基地,从单一生产到多产业融合,逐渐形成了集农耕文化场馆、传习所、展示馆、体验园、生产基地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非遗农业综合体,走上了文旅融合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禹粉”非遗工坊入选河南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爱上非遗 寻美中国”全媒体系列传播活动是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发起,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非遗传承·文化寻根”为核心,立足媒体融合传播优势,通过跨区域联动,索媒体赋能文化自信新路径,着力构建南北非遗对话交流新平台。自今年3月底,活动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在柳州、桂林、重庆、成都、岳阳等城市开展,此次“爱上非遗 寻美中国”走进河南活动是首次开展的省域主题传播活动。7月3日,“爱上非遗 寻美中国”全媒体系列传播活动(河南站)在河南省郑州市正式启动。一个月内,广西日报特派采访团队将深入河南大地,通过全媒体报道,探寻中原大地上璀璨的非遗瑰宝,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此次探访中华老字号盛田农业百年粉坊,聚焦“禹粉”制作技艺及其传承人,通过多维呈现与互动传播,向大众璀璨展现“禹粉”文化,唤起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相信在媒体的助推下,“禹粉”制作技艺将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与传承,为乡村振兴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张晓辉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