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首往事//淅川县移民大搬迁车队安全渡江不一般
2025-08-15 21:45  点击:87310

2008年8月25日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工作会议后,库区淅川及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政委和指挥长的移民安置指挥部及其办事机构,制订了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方案安排,淅川县航运管理局承担着全县移民水路搬迁运输任务。

时光荏苒。2009年8月,试点移民搬迁工作拉开帷幕。试点搬迁前,尽管该局做了充分的移民水路搬迁思想准备,制订了详细的搬迁运输工作预案,但运输过程中还是出现了波折。这一年天气干旱,丹江水库水位落差为历史罕见,加上这里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泊船码头迁移不定,狭窄的航道时有变迁。

8月21日,马蹬镇曹湾村试点移民搬迁启动。当天,航运局领导带着全局人员入驻曹湾村。他们到达曹湾村之前,该村所属乡镇已下达了轮渡启航的指令由于曹湾村是丹江口水库内的一个小岛,村子内不具备大型轮渡停靠的码头,也没有正规的航线、航道。在情况下,大型汽车轮渡匆忙载货返回途中造成了搁浅。事发突然,县航运局急忙调来两艘大型驳壳船艰难地把轮渡拖走,又驾驶快艇带着竹竿一段一段地探航道。经过艰苦奋战,曹湾村229户909人分三批次水路搬迁,最终于8月29日安全社旗县晋庄镇曹湾移民新村,淅川县航运局承担的试点移民水路搬迁在波折中完成任务

第一次承担试点村移民水路运输出现了问题,若是大规模移民搬迁中出现这种情况,势必给移民群众带来不敢想像的经济损失乃至更严重的后果,局领导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使命特别光荣。为此,试点移民搬迁结束后,班子成员深入到各二级单位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淅川县航运管理局是一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摊子大岗位杂下岗职工多老弱病残多,大部分船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造的,严重老化,频临退役,零部件缺乏更新。同时,国内外移民搬迁史上未曾有过水路经验可借鉴,只有靠自己慎重从事,摸索前行,只许成功,没有退路

随后,他们召开了由班子成员、机关股室长、二级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诸葛亮会”,认真总结试点移民搬迁中经验教训,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移民搬迁工作做好准备。航运管理局成立了由局长(书记)为指挥长政委的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细化移民搬迁水路运输方案。针对仓房镇、香花镇、马蹬搬出地村组不同情况,制订每个批次工作计划,确定了七个保障到位”和“五个必须的基本工作思路。即,安全保障上:两个企业投入20万元,对船舶、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新投入16万元对船舶进行除锈、刷漆投入3万元添置救生衣1200件消火器30个、大型探照灯3个运力保障上:投入45万元购置大型轮渡1艘先后投入4艘汽车轮渡(备用1艘),做到了运力充足畅通保障上:县航务管理站投入46万元对涉及移民搬迁的码头进行了新建和维修投入9万元对航道航标进行了维修、维护,规范准确布设人员保障上:要求全系统所有领导及工作人员,按照统一指令早上4点起床,5点到岗防范保障上:制订了安全防范预案、措施,设置了三道安全防线,即:移民乘船必须穿救生衣县直帮扶队员布设在渡驳四周形成人体保护墙配备救助护航艇随船实施救助后勤保障上:做到统一着装,统一行动,统一食宿抢修保障上:成立应急小分队,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及时做好临时抢修工作。“五个必须”须服从指挥,协同作战必须规范操作,确保安全必须严明纪律,强化责任必须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必须善始善终,确保圆满。

经过紧张认真的准备,2010年6月,全县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工作启动。据资料显示,2010年6月29日始,2011年6月30日,淅川县航运局新修引线6公里,新探航线51公里,新修简易码头18处,圆满完成14个批次(其中2010年8个批次,2011年6个批次)的水路运输任务,出动车辆56 车次,人员656人次,投入三艘大型轮渡,运输260船次,护航艇4,护航260船次,共运输人员9949人(含服务搬迁工作人员)运输各类车辆9890辆(含服务搬迁工作车)没有出现伤亡事故,圆满完成了县移民安置指挥部交给的移民搬迁水上运输任务。向党和人民,向历史和搬迁移民交上了圆满的答卷。

回想往事,水上搬迁整个过程可以说历经风波无数,克服困难重重。2010年7月7日,是该县仓房镇王井村移民搬迁的日子。这一天,连续奋战二十几个小时的淅航1号轮渡,上载王井村移民的几辆大客车,刚刚驶离码头,正在运转的机突然熄火航运公司经理陈玉建当即同机修主任方振清一起钻进40多度高温的的机舱,查找原因,紧急抢修。经过20多分钟的不懈努力,轮机液压磅止输油的故障排除了,轮机又重新工作起来,钻出机舱的两人浑身汗水和油污,衣服沾在着,汗水顺腿染湿鞋子流在了船板上

此时方振清放暑假回家的女儿,却因骑摩托摔断了脚骨,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盼着爸爸出现在身边,几句宽慰的话。可作为移民搬迁渡江前线的战斗员,他日夜守候着航船,哪能上陪伴女儿……

2011年6月,香花镇南部山区柴沟村瓜地沟组移民搬迁,勘称淅川乃至南阳、河南最远最险的一次航行。瓜地沟组地处深山,全组21户,132名乡亲,祖辈散居在一条长山沟里。平时民出山,除一条山间小道外,就靠驾驶小船通过弯曲的河才能走出山外有人预言除非用直升飞机, 才能让这里的人搬出去

搬迁前夕,笔者陪同县领导与该局负责同志和公司机船队及航管部门人员一道,驾驶快艇,走进窄狭的河汊探路,多次来到轮渡船上探讨水上搬迁良策,提出三种方案,最确定接运移民的车队由宋岗码头登岸。

6月21日早晨6点30分,由一艘320马力大型汽车轮渡,三艘航艇和40多名航运干部职工,以及镇干部组成的工作队伍,由宋岗码头出发。谁知船队刚离岸,突然刮起大西风,丹江河波涛汹涌,船队逆风行驶。船队靠岸,比平时多用40分钟。

等到船队返回时,江面又刮起猛烈的东南风。来回逆风行船,历经四个多小时,到上午11点40分,船队才安全抵达宋岗,等到车队、人员全部登岸,随船的县移民指挥部领导、县航运管理局领导这才放下心,掏出手机,向县委、县政府、县移民指挥部领导们汇报喜讯:“渡江成功”!手机那边立马传来了激动地话语“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啦!”

2011年6月27日上午,南水北调最后一批水路移民——仓房镇磊山村水路搬迁前夕,县航运局全体参战的共产党员在局机关会议室进行了重温入党誓词宣誓活动,全体党员在党旗下郑重宣誓:坚决服从指挥、打赢移民搬迁水路运输最后一仗,做到善始善终、圆满成功。6月30日早上5时58分,载着仓房镇磊山村移民的3艘轮渡先后安全靠岸,与预定时间误差不超过5分钟。10分钟后,所有移民车辆安全驶出了码头引线,标志着淅川县航运局承担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水路运输任务圆满完成。

“恭喜,任务圆满完成。感谢你们,辛苦了!”6时10分,南阳市政府分管移民工作的领导,淅川县委书长、县长几乎同时给淅川县航运局领导发来祝贺信息。现场组织指挥的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县移民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宋超,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培理也笑着握住县航运局局长的手,连称“不容易”“不容易”。

因为在移民搬迁中的突出表现,川县航运局多次受到上级组织表彰,2010年、2011年先后被淅川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单位”,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南阳市地方海事局授予“先进集体”,县航运局主要领导于2012年被淅川县委、县政府授予“三等功”。

(作者 梁占佩 2025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