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今日南阳 » 正文

安阳县孝善会:一路欢笑一路歌 塞罕坝研学学楷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21  浏览次数:52498
核心提示:8月15日至17日,安阳县孝善文化促进会组织会员和武庄村第二届十佳孝贤及部分孝善会员家属共88人,在我国全国设立首个生态日之际,由刘付贵会长带队赴塞罕坝展览馆开展绿色生态研学活动,深刻领会塞罕坝精神,感悟绿水

8月15日至17日,安阳县孝善文化促进会组织会员和武庄村第二届十佳孝贤及部分孝善会员家属共88人,在我国全国设立首个生态日之际,由刘付贵会长带队赴塞罕坝展览馆开展绿色生态研学活动,深刻领会塞罕坝精神,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体会塞罕坝人的艰辛和奉献,向艰苦创业的楷模看齐。

8月15日上午,在大巴车上,刘付贵会长给每个人发了一套印有《弟子规》和《朱子治家格言》过塑彩页和一本注音《弟子规》书。他还特意为非会员每人赠送一本自己编写的《孝道·文明》读本。刘会长组织大家不厌其烦诵读国学《弟子规》原文,并向大家介绍了《弟子规》一书的由来和历史。

刘付贵会长说,“《弟子规》全文总共1080个字,重点讲了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规范自身行为的113件事和做人的道德修为标准,是一部教人向上向善向美,弘扬正能量的法宝,是父母子女共同潜心阅读,可以相得益彰的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生的导航仪。我们这次研学,就是要把学习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践行绿色生态行动融合贯通,把孝善文化发扬光大。”旅途中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在车厢回荡。 

塞罕坝绿色农场,在国家的重要生态区位上,塞罕坝人肩扛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2017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称赞塞罕坝林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

8月16日上午,安阳县孝善会研学全体人员赶赴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塞罕坝展览馆。在塞罕坝林场,大家现场感受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从一颗松到一片防护林,塞罕坝人一代跟着一代干,认定目标勇向前,誓把荒漠变绿洲,他们锻铸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爱岗敬业、生命至上”的塞罕坝精神令人铭记,催人奋进。

成果塞罕坝展览馆结束后,刘付贵说,“昨天是中国第一个全国生态日,今天我们又来参观学习塞罕坝精神,目的就是让大家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以塞罕坝精神做引领,为建设生态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弘扬孝善文化有机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当日午饭后,刘付贵给大家解读了“孝”字来历、演变和涵义,刘付贵告诉大家,“每个人都要善待父母,孝敬长辈,一孝百顺,让孝开花结果。”会员韩海林深有感触地说,“孝敬父母事事顺,善行天下时时春。”

8月17日早,在驻地扎拉营村广场,刘付贵带领全体研学人员认真细致诵读了《朱子治家格言》,大家身着“让安阳人民因孝而幸福,让安阳大地因善而美丽”红马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吸引当地人驻足观看,连声称赞,“这个旅游团就是不一般,学习国学真用功,值得效仿。”

三天的绿色研学,辽阔广袤的草原,郁郁葱葱的绿树,高大巍峨的风力发电风车,起伏跌宕的草原天路,随处可见的牛羊,连绵起伏的翠绿山脉,祖国北方的美丽风光,不仅让人留恋,更使人充满希望。一路风景,一路欢歌,在回程途中,刘付贵让大家分享研学感受,上至80岁的老翁,下到8岁的学生,竞相发言,畅谈收获。

孝善会监事会主任尚红军谈了自己的感受,“三天草原研学,有意义有收获,不但少儿能够熟练背诵《弟子规》,60岁的老人也会背诵,真正体现了老少同学同乐,国学不仅要碎片学,还有系统学,我们孝善会成立三年来,成绩斐然,还需加倍努力,尽快走出河南,冲向全国。”陈玉平会员说,“诵读对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塞罕坝精神令人敬佩,今后要争做环保卫士,当好传统文化传承者。”大家纷纷表示,传承国学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孝善会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互学互帮,共同提升。

刘会长在总结研学活动时讲道:“本次绿色研学取得效果明显,充分体现了孝善会的爱。大家切身感受到我们我们是一个有温度的团队;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坚定道德追求,不断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就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参观学习塞罕坝的精神 ,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营养。我们孝善会每名会员举起是一把火,撒开是满天星,只要人人身体力行,我们的孝善文化就会越走越远,就会成为有温度有爱心的命运共同体,就会为幸福生活增砖添瓦。”(通讯员:乔光 牛化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