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那家,那人,那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1-23  浏览次数:55133
核心提示:1984年,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同一年,一个不算富裕的小村子里,一个贫穷而自尊的家庭里,我出生了。好巧!爸妈的相识,纯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轻的妈妈高中毕业,是个十足的“才女”。她身材匀称,面容姣好,善


1984年,国家设立教师节的同一年,一个不算富裕的小村子里,一个贫穷而自尊的家庭里,我出生了。好巧!

 

    爸妈的相识,纯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轻的妈妈高中毕业,是个十足的“才女”。她身材匀称,面容姣好,善良热情,智慧多才;她能绘画,会女红;外公呢,是当时村里的保长(支书)。爸爸呢,家中老大,初中毕业,个子一般。但他勤奋好学,头脑灵活,肯吃苦,从小自学了很多手艺。妈妈嫁给爸爸,能够很好地“成全”外公爱赶集的喜好。他喜欢我们这个村子。他认为,我们这个村子位于集镇上,村里的人敞亮,嫁到这里有出路。此外,外公一直记着我爷爷让媒人转述的话---让作为老大的爸爸接替他到新乡棉纺厂当工人。这在当时,就算对当保长的姥爷也极具诱惑力!因此,不出意外的,妈妈嫁到了我们这个村子。

    大多事情,总不以人的意念为发展方向。种种原因,爸爸也没能接班当工人。

每每提及此事,妈妈总满带调侃地望着爸爸,笑着说:‘‘我是被你爸骗了的。”爸爸呢,只是捎带难为情地看着妈妈,然后,乐呵呵地说:“幸亏没有接班。不然,那点工资怎么养活得了你和四朵金花?还得面临工厂倒闭的现状。哈哈。”“只是苦了你呢。”妈妈总若有所思地说。瞧,这便是我纯朴良善厚道乐观的爸妈。

妈妈说,我出生时,大概肺活量特好,整日整夜地哭闹,致使大家都睡得有些颠倒。爸妈想了好多法子,总不奏效。后来,爸妈听取了村里一位老人的建议,在我的名字里加入了“静”,才稍好一些。但可笑的是,村里人口大普查,由于当时条件有限,需手填户口本,不知道谁的“鬼斧神工”,我的名字由“静”成了“敬”字。无论怎样吧,安静恬淡,岁月静好,是爸妈对我未来生活的憧憬与规划。

 

距我家大门北侧不到500米,越过一条长斜坡,便是一条流淌百年的洹河支流辛村河。河两岸长了又败,败了又长的芨芨草,诉说着小河一年年的增岁、老成。河水经年默默流淌,滋养着老家的辈辈人,旁观着老家的辈辈事。河上数年来架着一座小桥。小桥在历史的变迁中换了戎装,由土桥变成了石板桥。桥洞下、河床中,那些被河水反复爱抚过的石子越发清亮。河水卷带起的泥沙,伴着老家人的曾经无言的翻滚,带走了许多年来老家人用故事编织起来的哀怨情仇和世事沧桑。

记忆中的小河河床宽宽的,一到冬天全部冻上。冰层很厚,人可以轻松自如地在冰面滑冰玩。爸爸说,他小时候经常用一顿饭的功夫,溜着冰到河对面他的大姨家串亲戚。返回家时,正好吃上奶奶为他晾好的温度适宜的午饭。三四十年过去,“人在冰上走”的盛景已不再。倒是旱季时,这里的乡亲连着多年看到了干涸的河床、在两岸悠闲吃草的牛羊和牛羊不远处片片已开垦出的农田。

正对小河,和长长下坡路连在一起的,是我家门前的长街。街两旁邻里相互照应,关系甚好。据说,这条街原先是商贾云集之地、村委会所在地。少时贫困的爷爷,在他还未当兵当工人前,就经常提着篮子在这个地方叫卖讨生活。我想,这也许是外公之所以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这个家里的根本缘故吧。

 

童年的记忆里,有我老家那个长宽各15米的方形院落。低低门槛托起的,是爸爸亲手制作与涂染的双开黑色木质大门。门后的土筑过道,连起了面阔两间,土坯砌成的北屋,延伸至那间和我大爷爷共拥所有权的三间土坯大瓦西厢正房。房前多年或摇或静的枣树,依傍在和它一起奔生活、经过了爸爸十多次修憩仍“退而不休”,主宰全家生计的大灶台旁。每到夜深人静,总能听到树叶间传来的婆娑声。那也许就是树和灶台在低语谈论这个院子里的曾经吧。

西厢正房的最南侧是大爷爷的一间房。他是爷爷的亲兄弟,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他和爷爷奶奶关系不大融洽,没有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和他分家时,搬到了新的房子里,把他留到了这个院落,给了他一间房。

大爷爷不会做饭,不懂得照顾自己。打我记事起,我总能记得,他在屋里做饭,房上的烟囱里持续冒出滚滚黑烟,但灶台里的火花却依然不见。我和妹妹跑到屋里去看,总能看到他那满身柴火,满脸黑炭般的花脸。他见我们,笑。我和妹妹也便笑着跑开。

有几次,他终于点着了火,烙了饼。每次,他都会高兴地拿着饼跑到北边的屋子给我和妹妹吃。善良的爸妈很是心疼大爷爷,除了全力照顾爷爷奶奶,他们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大爷的职责。于是,我们成了一大家。

大爷爷很爱我们姊妹几个。爸妈和叔叔姑姑们有时偷塞给他点钱,他总给我们换些零食吃。妈妈说,你们小时候,多亏了你大爷爷,我一辈子记他的好,你们都要记他的好。多亏他领你们出去玩,我才有空给你们做鞋做衣服,才能抽出空来做饭、打扫庭院、洗衣裳,才能到地里做农活。

因为记着他的好,妈妈每季都会给他做新衣服,每天都为他清洗衣服,他用的铺盖,也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好给他用的。他逢人就说:“我家侄媳妇儿是世界上最好的侄媳妇儿。我在这个家,高兴的很。” 我们就这样在贫苦的生活中快乐地互暖着。

大爷爷是在我上初三的时候中煤气去世的。他一人在家添煤火时,忘了开窗,也忘了放烟囱。他走时很安详,嘴角带笑。老人们说,他这是一辈子行好,老天恩赐,让他无病无痛地安详走了。妈妈失声痛哭,伤心不已。但邻居们都说,是妈妈成全了大爷爷那孤单的生活,给了他完美的晚年,他才可以安详的走。

现在,妈妈每年都会对我们说:“清明日上坟,过年家里请祖宗回家时,你们千万不要忘了到你大爷爷坟上烧把纸,记得让他回家,别让他一个人在外孤零零的。咱一辈子都要念他的好呢。”朴实坚韧善良无私的爸妈给我们上了人生满满一大课!

尽管已经过去了二三十年,尽管记忆中已模糊了好多东西,尽管土坯房成了大瓦房,大瓦房又成了现在的楼房,记忆里的那间西厢土坯房却依然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他已经在我们的血液里融合,流淌,成了筋骨与滋养。

 

在老家,我们一家子是大家眼中的幸运儿。我很幸运,我们四个姊妹都很幸运。这辈子,我们彼此遇到了和睦、互助、不分彼此的姐妹,遇到了开明、有眼光、识大体的父母。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和妹妹们在不计上学代价的爸妈鼓励下努力读书识字。

清晰的记着,一个胖胖的邻居在院子里来借给我们当年开学的学费时说:“他们四个女儿家,上啥子学,早早成家还能替你挣份儿工分儿呢。”清晰的记得爸妈的回答:“男女都一样,只要孩子愿意上,就让他们上。国家要是为目前给教育做大贡献的家庭评个奖,那一定是我们家无疑啦。哈哈哈。”要知道,我们姐妹四个,每到学期初开学时,就要交上1000多元学费。1000多元,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是巨款无疑了。但爸妈说,他们乐意。他们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他们要让我们过上比他们更好的生活。

于是,我们学习的内驱力是爸妈给的,我们的勤奋节俭、互帮互助、热爱学习、不怕困难、顽强毅力是爸妈教给的。妈妈说,穿小的衣服不要扔,扔了可惜,妹妹们还能穿。妹妹们穿不了了,还有需要的人;妈妈还说,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事,沟沟坎坎,都正常。平坦的路上不还有小石子吗?不怕,只要心放正,胆子就硬。心不正,胆不硬。凡事朝好的地方想,就会有好结果;妈妈又说,很多事,顺心也好,不顺心也罢,得学会自己劝自己,不能太钻牛角尖,得学会接受。然后,在没人的时候,自己消化眼泪。我跟你爸不也这样一步步过来了?

我和善质朴的爸妈,在我们姊妹幼年时,就为我们埋下了乐观坚强的种子。

 

爸爸头脑聪明。初中毕业的他,总不甘心。尤其是他跟同村一个有文化的人在城里当了一年技术员回来后,更是不甘。他自学了高中、大学的课程,他会设计图纸,会修建楼房,会设计很多手工作品。我们家的房子便是村里盖起的第一座小洋楼。当年,三里五村到我们家看图样、看房子构造的村民络绎不绝。爸妈为这件事曾自豪了好一阵子。因为爸爸的勤奋好学,吃苦耐劳,我们家成了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家。

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技艺,开始承包村里的建筑,带着村里其他人一起搞建筑。炎热的夏日,爸爸的背上经常翘着圈圈肉皮。被日光烧灼的皮肤裸露出里层血红血红的皮肉;冬日里很奇怪,那么冷的天,爸爸居然也是满头大汗。我从没有听过爸爸说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只知道,妈妈经常四五点起床,为爸爸做饭,爸爸只是简单吃几口,便消失在了还未大亮的晨雾中。我常想,我们姐妹四人,就是继承了爸妈这种肯吃苦不怕累善钻研的个性了。长大后,我才明白了爸妈。也才知道,原来对家人的爱与责任真的可以丰盈自己,使自己忘掉苦难。

记忆中,爸妈因给我们挣生活,为美化村子,给村子里建造更多的房子,他们人生中出现过几次“生死攸关”。爸爸干活时意外触电了!“电老虎”直接穿透了他的掌心。至今,他的手掌上留下了永远的“洞”迹;在距地面十多米的楼房上扣板,板子松动,爸爸整个人从上面掉了下来。爸爸住进了重症监护室,昏迷了半个月。他又一次用坚韧不屈和对妈妈孩子的爱挣回了不屈的命! 

妈妈呢,自从和爸爸一起出工,就成了个“准男人”。我们几个是不同意她和爸爸一起做这种苦力的。她原先说只是不放心爸爸,和爸爸一起去打打下手。后来才知道,男人们在工地上做的工,她一样没少干。她和他们一样,和泥、批墙、铺地板,爬到3楼做房顶......

谁也没料到,她在3楼楼顶的一次干活儿中,为了救身旁的工友,毫无征兆的被吊车甩到了地面!3楼呀,我的妈妈,承受了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吉人自有天相”,上苍有好生之德,垂邻善良之人!妈妈在医院抢救一天后,用自己的顽强不屈和毅力挣回了自我!她用自己那拿绣花针的手指硬生生挑起了生活重担!至今,天冷时,她那一瘸一拐的走姿,腿上留下的那个大伤疤,还会让我们想起她和爸爸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的点点滴滴......

每每谈起这些事,爸妈总是像在讲述别人家的故事一样云淡风轻,带着知足的笑声。他们用自己的现实倔强教会了我们面对磨难和挫折应该有的不屈和勇敢......

 

每一份努力背后都是一份幸运。现在,爸妈在市区过着安定快乐的生活。爸爸闲时和车友们骑骑车,唠唠嗑。妈妈在家里跟着抖音小红书学学厨艺,再及时地为我们秀一秀,亮上一小手。我们会对爸妈的手艺狂赞一通。这时候,屋内屋外都充满了全家16口人爽朗的笑声……

如今,我们姊妹4个都已成家,有了自己的生活。我和两个妹妹进入了教育行当,用教书育人诠释着爸妈希望的生活。三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商海沉浮里打拼拼搏。

生活折折弯弯,我们姊妹也不断高飞。但,别人会问你飞得高不高,远不远,只有爸妈,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痛不痛。如今,我们姐妹工作生活上有了问题,会找爸妈聊聊。他们会全盘接收我们来自方方面面的嘟囔,怨怒,还会给我们很多建议。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还是:“你们这都不算什么。人一辈子长着呢,哪能都一帆风顺呢?人生的路都是曲曲弯弯的,哪能都是直路呢?很多事,挺一挺,咬牙就过去了。人都得往前看呀。”

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我们始终都记着爸妈的坚强乐观,吃苦耐劳,无惧无畏,善良热情,勇敢坦荡。这已经成了一种家风,滋养着我们每一日的云卷云舒。我们也把这种信念传承给了我们的孩子们。给他们讲姥姥姥爷的爱与责任,勇敢与担当,讲姥姥姥爷的坚韧,姥姥姥爷的期盼……

 

而今,爸妈每个月都要回老家几次。去看看老房子,去打扫一下庭院,去到房后种一点儿青菜,去和一帮邻居搬个凳子在街上唠一唠嗑,去和几位老友在河堤上走上一圈。他们说,老家有念想,老家是根,老家藏着好多人的好多美丽的故事,他们想时常去转转,去看看,去听听,去忆忆。然后,便更能体会幸福的真正含义。

从爸妈身上,我明白了:老家,才是一个人永远的根,放不下的魂,未了的情!

老家,那人,那事......(雷敬娜)

 

作者简介:雷敬娜,安阳市安东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乡村首席岗位教师河南省雷敬娜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乡村首席教师雷敬娜领航工作室主持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优秀奖、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河南省优秀作业设计奖、河南省优秀课件设计奖、河南省重点课题组成员、全国作文大赛省级一等奖;河南省论文二等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