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部里的安排,我在这里发个言,也是给大家的汒报。实际上我是新闻宣传工作上的门外汉,接此任务胆怯、惭愧。但因为我是移民宣传工作对外发言人,在单位分管宣传和移民培训,所以恭敬不如从命。我的汇报题目是:说说全县移民情况 谈谈个人写作感受。主要汇报三个方面,旨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宣传淅川移民及移民工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因为水平有限,汇报中肯定会有语无伦次和胡言乱语的现象,敬请批评指正。汇报的三个方面是:
第一,汇报一下全县移民和移民工作概况
大家知道,我们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七县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全国水库移民迁安大县;是楚始都所在地、楚文化发祥地;是全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和全省四个贫困县中唯一的移民大县;是“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水北调精神发源地。全县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其中2612平方公里在水源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2.8%。辖17个乡镇(街道)67万人,其中移民8.9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34%。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开始,到这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淅川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移民大搬迁,先后动迁移民36.74万人。其中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移民20.2万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16.54万人。正是由于我们县的高度重视,上下同心,合力攻坚,扎实细致,南水北调移民迁安工作实现了“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和“安全无事故”目标,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被誉为“淅川经验”、“淅川模式”。目前,南水北调精神干部学院已被河南省委批准,纳入河南省“四学院两基地”教育培训序列,“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南水北调精神正在各地积极弘扬。四学院:即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和南水北调干部学院;两基地:即愚公移民精神教育基也、新乡先进集体教育基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通水,止2017年12月12日8时,已完成送水114、36亿立方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40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
南水北调移民大搬迁后,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移民工作向后续发展稳定转移,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县内兴建的53个80人以上的南水北调移民集中安置点分布在44个行政村中,有33个村已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兴办千亩以上的特色支柱产业32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发展到20多家,“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较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不断扩大,有三分之一的移民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的突破,有的村集体收入2017年可实现80万元。2016年我们县的财政收入是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6元,其中移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比搬迁前人均不足5000元净增3000多元。全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移民整体工作,连续多年受到国务院南调办和省、市、县的表彰和奖励。
第二,汇报一下我对撰写移民宣传稿件的粗浅体会
我是移民工作上的一名老兵,比较爱好移民宣传稿件撰写。移民大搬迁期间,我在县移民指挥部综合组从事文字综合工作,记得2011年和2012年,每年仅草拟和修改把关指挥部文件260多个,指挥部简报近300期,指挥部办公室文件100多个,还有相关会议上的领导讲稿、情况汇报、经验介绍等突击性工作撰稿修改任务。移民大搬迁后,我在单位分管办公室、宣传、工会、目标综合、移民新村社会管理创新、强村富民、增收致富、文明移民村创建、美丽乡村打造、移民培训和生产发展。虽然很忙,但这些工作也为我采写移民稿件搭建了平台,提供了难得机遇。几年来,我在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撰稿,已先后在市以上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发表新闻通讯、经验介绍、理论性研讨文章、小小说等文稿100多篇,不仅为各级领导适时科学决策移民工作提供了详实依据,同时也较好地宣传了淅川乃至南阳和河南,弘扬了正气,推进了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我的最大体会是:
1、摆上位置。移民工作多年,我对移民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通过近年来亲力亲为南水北调移民大搬迁,从内心深处进一步感受到:我们的移民干部迎难而上,携手并肩,千言万语做工作,千山万水送移民,千辛万苦办实事,汗洒丹江,血染丰碑的时代风采;我们的移民老乡舍小家割舍故土,顾大家远徙他乡,为国家抛弃私情,建新家发奋自强,大义大勇,绝唱千古的伟大精神;我们的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移民至上,一切为了移民,让移民群众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受益,执政为民,鱼水情深的民生情怀。同时,移民工作的实践也使我深刻认识到,移民工作与移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移民群众寄予厚望。移民工作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化系统工程,移民宣传和移民工作一样,做起来很难,但使命光荣,意义重大,非常值得。这是我们移民干部和共产党人应该承担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义务,更应该摆上位置、倾力做好。
2、认真去干。认识上去了,但没兴趣、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不去干不行,认识挂在嘴上还是认识,终是“一纸空文”。几年来,我在培养自己写移民稿件兴趣上,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略有收获:一是在平时工作中捕捉写稿兴趣点;二是在读书看报中增进写稿兴趣点;三是在座谈讨论中启迪写稿兴趣点;四是在多思善谋中领悟写稿兴趣点;五是通过上级媒体发表或播出自己撰写的各种文稿享受喜悦成果。通过多方面培育自己的写稿兴趣点、兴奋点和切入点,提振精神,增强信心,进而筛选题材,升华认识,认真撰稿,确保质量。目前,自我感觉在移民宣传组稿上,初步步入了越干越想干,越干越愿干,越干越兴趣的良性发展轨道。
3、善挤时间。有了写稿兴趣以后,我对自己的写稿约法三章:
一是提出任务。按照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的要求,自已对自己提出了年度奋斗目标,季度工作任务,每月完成篇数。要求底线是只许超越、不得欠帐,消灭空白。比如说,2016年,我对自己在《河南移民》杂志上的采稿确定目标是,每期至少登载一篇个人署名文章,欠帐必补。当然,这中间也需要与编辑部和记者们做好沟通衔接,希望他们多多给予关照和支持,多到淅川调研采风和现场指导。二是用心写稿。时间安排上,上班时间内尽力完成工作任务,搜集写稿素材;工作之余和夜晚或星期天时间,多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静下心来策划、撰稿、修改稿;节假日期间主要在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上下功夫;工作摆布上,分清轻重缓急,工作与写稿时间冲突时工作为先,写抢时性新闻或工作急需性稿子与理论研讨性文章等冲突时,抢时性新闻和工作急需性稿子为先。总之,新闻时效性强的稿子分秒必争,快写快报,其他常规性稿子按重要程度,妥善安排时间,依次撰写上报,力争多写多报,实现目标突破;写稿用力上,坚持实事求是,文责自负,正面稿子多写,负面稿子少写或不写;定稿后分门别类,选择“适销对路”媒体,有目标、有重点的投向,不张冠李戴、亡羊补牢。三是补足欠帐。实在工作忙或各种原因,不能如期完成写稿和采稿任务时,自我加压;挤出时间,争取主动,突击写稿和投稿,尽最大努力把损失夺回来,再创佳绩。
总之,我是班门弄斧,但这是我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在这里提出来,希望有点作用。
第三,汇报一下2017年和近年来移民亮点工作及2018年展望
1、2017年工作。今年以来,我局按照省、市征地移民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锐意进取,加压增责,合力攻坚,移民整体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有力的促进了移民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主要成效可概括为八句话:即,“强村富民”战略有效实施,移民增收致富步伐进一步加快;移民安置省级验收顺利通过,正在整改提高迎接国家验收;九重镇全国移民生产发展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初显效果;移民避险解困试点稳步推进,发展势头良好;移民信访稳定工作稳中有降,趋向好转;积极应对“蓄水、雨水”双重灾害,移民生产生活秩序平稳;移民村社会治理不断强化,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扶贫攻坚及党建工作如期进行,富有成效。
2、特色经验。回顾2017年和近年来的移民工作,亮点多多,成绩可圈可点。我认为,最为突出的在四个方面:一是畜禽养殖抢占高点。其中厚坡镇柴沟村、九重镇桦栎扒村两家移民养殖企业已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上集镇竹园、厚坡镇七里、九重镇桦栎扒等七家移民养殖企业已成为周边区域参观考察的首选企业。二是特色种植规模发展。中药材、柑枯、花椒、软籽石榴、猕猴桃和无公害蔬菜种植在全县11个移民乡镇中3000亩以上规模的有8个;1000亩以上的22个;500亩以上的37个。三是旅游观光初露锋芒。上集镇张营、竹园、贾沟,香花镇吴田、张寨,大石桥乡郭家渠五个移民村已被省市移民部门确定为移民村乡村旅游试点村,其中上集镇张营、竹园、贾沟三个试点村共3100人,2016年旅游业人均增收1500元。上集镇张营村旅游业发展在8月份全省移民工作平顶山现场会议上介绍经验。四是企业引领带动一片。目前全县450个移民村中投资超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0多家,实现了移民增收、企业增效、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和状大的良性发展格局。通过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四点体会:
一是规划引领,突出主业。移民大搬迁后,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的重视指导下,我县提出了“以移民项目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柱,以招商引资为载体,大力发展移民村经济”的工作思路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定位。县政府适时委托专业规划设计部门先后编制和配合编制了南水北调移民新村和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老移民重点村“强村富民”规划、移民后续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规划,以及九重镇全国南水北调移民生产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具体实施中,又结合每年的实际情况,慎重做出调整补充和完善,从而保证了全县移民生产发展项目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干部群众较满意。
二是学习借鉴,移植嫁接。近年来,县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已先后四次组织带领移民局、库区乡镇和重点村、产业发展大户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去山东寿光和许昌襄县取莱经,到信阳的相关县市取茶经,赴西安、栾川学旅游,去北京、新郑学养殖,不少乡镇还适时组织开展了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县内考察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提振了精神,全县上下很快形成了移植嫁接上项目、迅速发展扩规模的良性循环态势。
三是筑巢引凤,选典树典。为了树典型,影响和带动面上工作,我们先后在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开展引进企业建基地试点,在九重镇桦栎扒村、邹庄村开展集中土地搞承包和村企合作共发展试点,在老城镇穆山村建设美丽乡村试点,在上集镇张营、竹园村搞乡村旅游试点,均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这些村已经成为全县移民村乃至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典范,吸引了省内外多家媒体和单位的莅临采风考察。其中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是2011年6月由香花镇南部山区迁入的建制新村,171户762人,通过2014年县移民部门引进河南省时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揽该村养殖小区兴建生猪繁育场之后,陆续带动了8家企业(实体)在该村办厂(场)兴业,2016年这个村已实现集体收入70万元,移民人均收入1.2万元,今年可分别实现80万元和1.5万元。九重镇邹庄村紧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位于渠首高速通道连线所在地。通过市、县移民部门牵线搭桥,河南丹江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该村投资兴建邹庄绿色果蔬生态观光示范苑,项目总投资1.2亿元,计划发展莲藕基地300亩,猕猴桃3000亩。目前已完成投资800万元,流转土地652亩,种植莲菜120亩,发展猕猴桃500亩,建设了公司大门和21栋1000平方米的小别墅,苑内水路电、土地改良、滴灌等设施配套,村内移民不仅获取了土地流转的较高收益,而且还有在企业务工的收入,同时通过企业科学种植和示范引领,已带动其发展了新兴产业和高效示范经济。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万元,可带动本村移民每年就业15000人次,安排直接就业100--150人,计划5年内示范园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500户移民就业,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辐射全国,这将极大推进淅川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打响中线渠首有机农业品牌。
四是实事实做,干就干成。在移民村产业规划与发展中,我们所坚持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不贪大求洋,只求真务实,干就干成。近年来,通过逐村调查论证和综合考虑移民村劳力状况、生产习惯、区位优势、市场导向、政策等因素,确定了“一村一业、多村一业”的产业发展方向。各移民乡镇通过筑巢引凤、扩大就业、集体建设、租赁经营、增加移民收益;打牢基础、个人建设、自主经营;发展项目、成立协会、提供服务等形式,建设发展了一大批生产发展项目。上集镇张营移民新村请师傅建温棚,一年四季种蔬菜,每年新争取的省级旅游试点项目资金300万元,兴建了两座共计6200平方米的恒温玻璃大棚项目,已通过县级验收,准备发展石斛和羊肚菌高效产业;金河镇中、下吴村租赁邻村土地搞开发;九重镇桦栎扒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养畜禽;香花镇信达调味品有限公司、香江源等8户移民兴办创业园,少则投资2000万元,多则近亿元等生产发展项目各具特色,在全县振动很大。在他们的影响下,目前全县11个移民乡镇中九重、厚坡、香花软籽石榴、金银花、红豆杉、辣椒、烟叶连片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00亩以上;马蹬、盛湾、香花、滔河、大石桥乡的薄壳核桃、香菇种植等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上集、马蹬、仓房依托旅游上项目、搞服务,旅游业收入已成为移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金河、老城、上集充分利用地处城郊优势,围绕蔬菜产业搞发展,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观光效益。
3、2018年展望
①工作思路。2018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第三年,是南水北调移民安置总体验收国家终验年,是实施国家工程九重试点镇移民生产发展项目重点年,是实施全省移民工作“强村富民”战略关键年,是弘扬南水北调精神的持续年。做好2018年的工作至关重要。其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抓住民生这一根本,注重夯实维稳基础,着力抓好“强村富民”、移民安置国家终验、重点项目建设、扶贫救灾、村级治理创新、移民矛盾化解六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各级移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推进移民工作取得新突破。
②工作重点。重点有八项:
1、全面扫清移民搬迁工作各项遗留,确保移民安置工作按时间节点要求顺利通过国家终验。
2、加快避险解困项目实施进程,确保第三批试点2个乡镇7个移民村,1129户3997人(其中移民3394人),二月底前顺利搬迁入住;第四批试点工作按规定时间快速推进。同时,做好第五批避险解困项目规划工作,争取规划资金1亿元。
3、加快九重镇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步伐,确保2017、2018年实施方案包括的6个项目区、3处农家乐和1处冷库,总投资8037.63万元的各个项目,如期完成建设任务,10月份通过县级验收,年底前通过市级验收。 4、进一步做好省、市移民部门批复的五个旅游试点村项目实施工作,服务好县域经济发展。
5、做好2018年度3000万元移民后扶项目的筛选、申报和批复后的实施工作,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如期完成8.7万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均年直补资金600元的及时发放工作。
6、整合移民后扶结余资金向重点移民村倾斜扶持生产发展项目,新打造3-5个美丽移民新村。
7、用足用好移民资金,助力浙川移民脱贫致富。要通过深入调研,编制移民脱贫攻坚方案,统筹实施,集中攻坚;要把贫困移民生产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农业等形式,建立起与贫困移民户、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移民真正从扶持生产发展中获得实惠。对移民扶持资金投向产业发展项目所形成的经营性资产,可折股量化给移民户,赋予贫困移民按股分红的权利。
8、对信访遗留问题建立工作台帐,跟踪动态,积极应对,通过正确引导和扎实工作,力争使各种矛盾和问题及早处理解决,确保库区大局稳定。
③保障措施。就是四句话:
1、坚持县委、县政府对移民工作的绝对领导。在县移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把2018年的移民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移民乡镇和县直相关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量化指标,责任到位,考核奖惩。
2、坚持规范移民工作运作程序。要在认真学习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维护库区稳定、发展库区经济、建设美丽库区”的总要求,结合“两学一做”、“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活动的开展,使全局上下每个干部职工转作风、提技能、抓执行,确保项目筛选、设计评审、招投标、建设管理、检查验收及资金拨付等重要环节依法有序推进,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3、坚持移民工作定期汇报检查。按照年初工作计划,4月、8月、10月、12月上旬,局领导带领办公室及相关方面人员深入到11个移民乡镇,就各班子成员联系乡镇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每次检查都走访基层干群50人以上。通过检查,收集建议及案件线索,为下步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意见。
4、坚持移民工作年底兑现奖惩。为了强化工作落实,我们把“两学一做”和“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制作成“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情况月报表,印发各乡镇移民所、局机关各科室。月报表设置四个内容:走访服务对象情况;走访服务情况;收集问题、建议及案件线索;处理情况及处理建议。月报表的填报是建立在工作汇报和检查督导的基础上进行。年底按考评情况对平时工作表现实施奖惩兑现。
作者: 梁占佩(时任淅川县移民局副局长)
2017年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