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教卫旅 » 正文

父亲的教育情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8-08  浏览次数:81604
核心提示:我的父亲今年八十三岁了,是一名退休老教师。虽离开教育岗位已23年,但父亲的教育情怀一直影响着我们。 父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生在息县曹黄林镇一户贫穷的农民家里。6岁时,我的奶奶因病去世了。他和我的爷爷相依为

我的父亲今年八十三岁了,是一名退休老教师。虽离开教育岗位已23年,但父亲的教育情怀一直影响着我们。

父亲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生在息县曹黄林镇一户贫穷的农民家里。6岁时,我的奶奶因病去世了。他和我的爷爷相依为命,生活依靠亲戚和邻居们接济度日。凭着坚强的毅力刻苦好学,他于19599月考入潢川师范学校。从此,当一名好教师就成了父亲一生的追求与梦想。就在那一年,我的爷爷也因病去世了,父亲说他那时每星期就是依靠国家的补助和从家里带一罐咸菜完成了三年的学业。

19627月,父亲潢师毕业,当时息县师资奇缺,若以学习成绩,他完全可以留在县城教书,但是他想到农村更缺教师,他自贫困的乡村走出来,就毅然回到了家乡小学任教。校长看他人老实工作又勤奋,就把亲戚家的女儿介绍给他成了家。后来,离公社20多里的种子场大队缺老师,领导就派他去任教。每到周末,他就赶回来,料理家务、种自留地,在小队里干农活挣工分,分些粮食。风里来雨里去,5年后,他回到家乡李店大队小学任教并担任校长。  

我五六岁的时候就随父亲到学校上学,他每天上下班必带着我。记得有一天下着大雪,天寒地冻,学校有两个孩子因家庭贫困又闹别扭不辞而别不愿上学回家了。父亲知道后赶紧追到孩子们家,耐心细致地做孩子父母的思想工作,孩子的父母赌气地说:“不上算了,正好家里干活缺劳动力呢,还省钱交学费了”。那个年代的孩子因家庭贫困或无劳力,辍学是家常事。后来一连几天,父亲每次下班后都去他俩家劝学,并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改变孩子命运的过程,一直把他们俩劝回到学校为止。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父亲每学期都用免收学生学费的方法留住了他们。有一户农民,因为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他家离学校又特别远,非把他的儿子送给父亲做干儿子,住在我们家上学,自己已有四个孩子上学啊,这已经很困难的了,为了这个孩子不辍学,父亲又收下一个干儿子。后来这孩子也争气考上了大学。对于家庭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孩子,农忙时父亲就让高年级的同学利用周末相互帮忙干农活才留住了要辍学的孩子。

每当过年的时候,父亲就会喊邻居家的孩子来我们家一起吃饭,开始二姐就抱怨说:“自己家人还吃不饱呢,还喊人家的孩子?”父亲轻拍着二姐的头说:“你看这几个孩子,有的爸妈又不在家,有的还是孤儿,能让他们过年开心一些不好吗,咱就是尽一点责任,让我们的周围更加温暖美好。”每年冬天,父亲还将我们从自留地刨出来的麻杆根、树根等带到学校供学生取暖。

有的老师疑惑地问他:“不上,跟咱们也没什么关系呀。陈校长,您图个啥呢?”父亲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从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开始。我们老师的职责就是千方百计留住每一个要辍学孩子,让他们安心学习。我们的教育价值就是在教学中唤醒孩子,如果我们在知识传授中孩子有所收获,那就实现了我们的价值追求。”这就是父亲朴素的教育理念!父亲退休时整整执教38个春秋,每一个喊他“老师”的学生背后,不知父亲付出了多少辛勤汗水和心血,哪一个学生又怎能忘记了他呢?

父亲辛勤培育好学生的同时,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家里经济那么困苦的情况下,父母坚持让我们兄妹四人上学。过年的时候,父亲都将堂屋布置一新,他将自创的年画字画“龙凤呈祥”挂在堂屋中央墙上并且教导我们要学习龙凤的图腾精神,鼓励我们以后好好学习开启积极的人生旅途。父亲还用自己年年获得的“优秀教师”奖状、自己创作的字画等,贴在堂屋的墙上显得繁花似锦,寓意着繁荣富强,启迪我们以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为让我们上学,父母特别勤劳,家里六口人的农活都落到了他和母亲的肩上。父亲白天教学,夜晚干农活,全家人最犯愁的事是没人能挑动稻捆子,母亲把稻捆子捆的足够小,父亲个头小,看他蹒跚起步挑稻捆子的样子,邻居看到后,赶过来主动帮忙,我们心里才踏实不少。后来二姐到许店公社上学,父亲不会骑车,他和母亲背着被子、米、自家树制作的小床等送姐姐到学校,来回有40多里,父母回来后从不说累,为了孩子从不抱怨。现在想起来真不知道当年父母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和二姐都考取了师范学院。

今年父亲节,我回到家乡看到父亲正缓慢地从集上背回一些菜时,我说:“爸,下次我可以从网上给您买菜。”他说:“不用麻烦的。”我说:“我没有时间常来看您呀。”他说:“养育孩子不是让他们终身留在身边,而是让他们在羽翼丰满的时候离开我们,能够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就心满意足了。”听着他乐呵呵的说着这些话,此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父亲教的学生,有很多在城里工作,有老师有政府要员有公司老总有医生等等。经常有一些当年的得意门生来看望他,也最是父亲意气风发、幸福满满的时刻。父亲的一位学生在千里之外打工,听说父亲眼睛不好,专门从外地寄回来干眼症药水,这让父亲格外感动。一位行政工作人员还说:“这辈子最忘不了的人就是陈老师,小学三年级时辍学在家放牛,幸亏陈老师到我家做思想工作,能有幸回到教室学习,才拥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有下辈子,我还选择当教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亲从教的一生令人敬佩,我也为有从教的父亲而自豪。我和他的学生一样,一路走来,父亲的教育情怀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他的学生和我们都在人生道路上做一个像父亲那样有情怀的人。

供稿人:信阳市革命老区促进会  陈守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