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风采
三常路人民法庭位于河南省叶县境内,服务于五个乡镇,人口26.7万人,总面积467.5平方公里,辖区内山多地广,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三常路法庭坚持“诉源、执源、访源”综合治理为导向,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大法庭小法院”,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效果显著。近三年年均收案数700件左右,结收比100%,调撤率45.7%,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
一、聚焦源头治理建设,打造文明和谐“枫”气。
三常路法庭立足审判职能,树立系统思维,拓展多元解纷新路径,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上交”。一是在全市率先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与公检司、工商、妇联、乡镇综治办、村“两委”等部门搭建联动平台,覆盖全域175个行政村,吸纳全域876名网格员为专、兼职调解员、355名廉情监督员为调解“帮手”,构建全覆盖、无死角的基层治理网络,形成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就地调处,就地化解。二是优化诉服体系,用科技力量为“诉源”助力。法庭智慧化建设完备,汇集电子卷宗、语音识别、云上法庭、科技法庭等系统,法官可实现无纸化办公,当事人能够远程参与诉讼,也可网上立案、在线保全、网上交退费,实现诉讼事务“一网通办”。同时融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微信小程序等线上调解平台,实现“异地调解”“云端调解”,群众能够足不出户感受司法服务,诉源治理效能稳步提升,2022年案件增量减少23.17%。
二、积极探索执源治理,全力打通执行“堵”点。
三常路法庭从审后促执着手,围绕案件审理末端的当事人权益兑现问题,努力探索“立审执”一体化新路径,力争将纠纷化解在强制执行前,有效减少执行案件数。一是延伸服务,督促履行。三常路法庭通过判后答疑、判后回访、判后督促等措施,加大判后调解力度,积极督促当事人履行,努力促成执前和解,进一步拓宽了诉源治理的外延。二是借力科技,保障权益。创新“一案一群”工作模式,法官与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村支书组建群聊,以便捷的微信操作为基础,及时倾听和回应当事人需求,还可及时掌握义务人的动态,通过“云服务”和“云监督”,为兑现胜诉权益增强保障。自该机制适用以来,三常路法庭共促成执前和解101案。为持续打造“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健全访源治理体系,跟踪督办化解“纷”忧。
涉诉信访是检验案件质量的重要标准,加强访源治理、推动关口前移,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实现“标本兼治”。一是严把关口,排查风险。在立案、送达、审判、执行等重点环节,全面梳理排查节点重要风险隐患,及时提醒有效管控。二是健全机制,协调联动。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不定期与乡党委政府共商共议,统筹联动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三是加强回访,化解到位。定期跟踪回访案件当事人,进一步了解案件执行情况和社会效果,保障化解实效。三年来,三常路法庭无一起重大信访案件,实现了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的最佳统一。(张凯)
来源:河南叶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