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传统文化活起来 红色文化火起来 群众文化兴起来---西华县艾岗乡乡村文化润出好乡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7-17  浏览次数:155186
核心提示:每天傍晚,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新时代文化广场上,常有数十名英姿飒爽的文化合作社女社员列队打盘鼓。铿锵有力的鼓点,上下翻飞的鼓槌,整齐划一的动作,无不彰显乡村文化的厚重、淳朴、热情和奔放。(艾岗乡载歌载

每天傍晚,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新时代文化广场上,常有数十名英姿飒爽的文化合作社女社员列队打盘鼓。铿锵有力的鼓点,上下翻飞的鼓槌,整齐划一的动作,无不彰显乡村文化的厚重、淳朴、热情和奔放。

 

(艾岗乡载歌载舞的广场舞队员们)

 

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底蕴丰厚

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是艾岗乡村文化的根基。远古历史记载,这里的中皇山是女娲建都的娲城故里;古老族谱记载,这里的苏桥村是苏辙后裔定居的地方,“三苏”的故事一直流传;这里的洪山庙金氏村民,是蒙古族铁木真时期康里部落的后裔;20世纪30年代,“中共豫东特委”也在这里播下红色文化的种子......

 

(参加比赛归来的文化合作社美女们也抽空秀一把)

 

20世纪70年代,艾岗乡还完整保存着传统农耕文化的特征。孩子们推铁环、摔四角、捉迷藏,大人们喷大空、下大方;为了看场电影,很多人要跑好几里夜路;“一顿不喝汤,见见郭建光;两顿不吃馍,看看李玉和;三顿吃不好,瞧瞧阿庆嫂。”看戏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乐事。

20世纪80年代,侯桥村的腰鼓队成立,当时,在全县可是说是凤毛麟角。那时,全乡成立的26个农民电影放映队,更是在全省放了“卫星”。

1990年,艾岗乡举办首届民间文化节,3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踊跃参加,至今民间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十届。艾岗乡的腰鼓,曾在2015年全县“红樱桃杯”大赛中,一举囊括特等奖和一二等奖。

 

(艾岗乡文化合作社女社员在练习红色腰鼓)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背起腰鼓就会扭。”艾岗乡党委宣传委员郭海涛自豪地说。2021年,艾岗乡先后成立了新时代、红色记忆、心连心和盛德4个村级文化合作社,成立包括百人金腰鼓团和百人红色腰鼓团在内的腰鼓队46个,腰鼓队员达800余人

文化合作社吸收吸纳各类文化爱好者、文化志愿者加入。打腰鼓的、敲盘鼓的、跳广场舞的,凡是爱好吹拉弹唱的文艺能人、能工巧匠和小型表演团体皆可参加。并且这几个文化合作社根据社员的不同爱好,又分别成立了腰鼓、盘鼓、广场舞、扇子舞、曲艺、唢呐、武术等文化分社。

“过去,我们都是单打独斗,现在有了团体、有了队伍,心里就有了依靠。”都城岗村唢呐艺人侯伟参加红色记忆文化合作社后,每次组织红色文化传承活动,他都积极参加。

2000多口人的侯桥村,拥有文化志愿者117人,民间文艺团队6个。“这几年俺村搞‘村晚’,每次都能演上几个小时。”侯桥村党支部书记侯德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半截楼村曾是省级贫困村,经过近年的文化扶贫,目前已成为省级文明村“我们为村文化合作社建活动室、办公室、文化广场。省文旅厅的‘乡村音乐厅志愿者团队’、市县文旅局的‘寻找村宝’等文化志愿者队伍的走进,专家、老师零距离的传授技艺,让文化合作社的社员都成了文艺多面手。”省委宣传部驻半截楼村第一书记马本胜说。

文化浸润文明乡风成效初现

满室生香的农家书屋,是村民们晚上的打卡地。“俺村闫猛、闫书眉、樊春磊等年轻人受益匪浅,他们带动全村发展蟠桃、葡萄、石榴、猕猴桃等500多亩。其中仅蟠桃一项,全村就收入300多万元。”潘南村党支部书记樊五平介绍。

“俺村成立了红色记忆文化合作社兴建了纪念馆,修缮了纪念塔、烈士墓、普理学校旧址。我们把红色教育、红色旅游当作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中共豫东特委所在地——陵头岗村党支部书记侯二刚娓娓道来。

 

2021年全省文化合作社现场会上,合作社社员百鼓合奏、百人合唱、百扇共舞,打出了艾岗文化的闪亮品牌)

破院子、老房子改成了‘红色故事讲堂’‘乡村美术馆’‘乡愁展示馆’,废坑变成了‘德孝文化苑’。俺村正在打造农家乐、民宿等等,让游客有吃、有住、有玩、有学、有获。”半截楼村党支部书记李校红充满信心地说。

在艾岗乡的传统习俗中,办喜事能请来腰鼓队就特有面子。但是腰鼓队也有自己的规定:对于大操大办、索要天价彩礼的,即使高价邀请也拒绝上门。

“腰鼓队的‘闭门羹’起了大作用,2022年,俺村因此取消大操大办10多起,节约资金20多万元。抵制天价彩礼12起,节省资金18万多元。”提起这些,艾岗村腰鼓队队长黄华高兴地说。

 

(艾岗乡金腰鼓百人团在练习中)

如今,各村的文艺团体已村民身边乡风文明播种机文化合作社社员成了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广大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在悄然改变,打牌、喝酒、闲玩的人明显减少了。一到晚上,许多村民在微信群里互相通知,到文化广场去健身,到农家书屋去“充电”。

艾岗乡是全国劳务品牌“西华的哥”的重要发源地。南至羊城广州,北至冰城哈尔滨,西至日光城拉萨,东至岛城青岛,遍布着艾岗万余“的哥”的身影。空手夺刀、抢救女青年的刘建华,不顾生命危险、跳海救人的朱江涛,突发心肌梗塞、生命最后一刻保障乘客安全的李国三,“闯红灯”义载高烧儿童惹网友怒赞的侯朝阳,都来自艾岗。杭州市的“雷锋车队”“共产党员示范车”中,30%的成员也来自艾岗。拾金不昧、义务献血、免费接送考生......这些出门在外“的哥”们,将“艾岗文化”的闪亮名片洒遍了全国各地。

“以文铸魂、以文化人。文化的潜移默化,革除了陋习,弘扬了新风。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艾岗乡乡长寇二勇高兴的说。

文化成果成风化人屡创佳绩

2021年10月,河南省乡村文化合作社现场观摩会暨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启动仪式在艾岗乡成功举办,艾岗乡数百名文化合作社社员百鼓合奏、百人合唱、百扇共舞,在全省一下打出了“艾岗文化”的闪亮品牌。

2022年是艾岗文化的丰收年。8月,文创产品德孝文创小院,被周口市评为改革创新奖。国庆期间村民原创村歌作品《我的家乡半截楼村画作品《红色童画映初心》,在我省“喜迎二十大,欢乐进万家” 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中双双荣获大12月,半截楼村新时代文化合作社,荣获省示范性文化合作社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在传统文化活起来、红色文化火起来、群众文化兴起来上狠下功夫,努力让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充电赋能。”艾岗乡党委书记姚广峰表示。(苏韵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