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科技特派员助力禹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15  浏览次数:127257
核心提示:2025年8月14日上午,许昌市“产业提档升级科技特派员‘先用后转’”调研组到访中华老字号企业盛田农业百年粉坊,就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实效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实地参观了禹粉文化博物馆、禹粉非遗

2025年8月14日上午,许昌市“产业提档升级科技特派员‘先用后转’”调研组到访中华老字号企业盛田农业百年粉坊,就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实效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开展调研。

调研组实地参观了禹粉文化博物馆、禹粉非遗工坊及禹粉数字智能化生产车间,深入了解传统粉条产业从非遗技艺传承到数字化转型的全链条发展历程。

在座谈会上,盛田农业总经理李伟详细汇报了科技特派员郭卫芸博士及其团队的工作情况与显著成效。作为以红薯粉条精深加工为核心的非遗农业综合体,盛田农业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驱动传统粉条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科技特派员郭卫芸博士及其团队的技术赋能,成为这一升级过程中的关键引擎。

郭卫芸博士自2020年加入河南省第18 批博士服务团以来,在省市组织部门及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关怀下,持续6年参加河南省及许昌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在企业开展深度服务。他不仅个人扎根企业,更带领许昌学院“健康食品绿色制造”科研团队入驻,其中5名博士被聘为公司“智库专家”,形成“1名特派员 + 1支科研团队”的立体化服务模式。有力推动传统粉条从普通食品向功能型食品转型。

座谈会上,郭卫芸博士就其在企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汇报。郭卫芸博士不仅个人全身心投入,更带领许昌学院 “健康食品绿色制造” 科研团队入驻企业,其中 5 名博士被聘为公司 “智库专家”,形成 “1 名特派员 + 1 支科研团队” 的立体化服务模式,在成果转化上,郭博士团队推动盛田农业建成“河南省红薯产业开发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功能食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填补公司省级科研平台空白。主导完成“功能化红薯鲜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等 2 项科研项目,获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

许昌学院副院长王俊、许昌学院校地合作办公室主任郭超峰、许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姜杰、许昌市科技局副局长何伟分别对科技特派员郭卫芸博士在企业的工作实效及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为,盛田农业以强烈的创新意识,为科技特派员搭建了施展才华的优质平台,让科研智慧得以在产业一线充分涌流。

科技特派员郭卫芸博士扎根企业、踏实干事的作风备受认可。考察调研组指出,郭博士团队与企业紧密协作,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高效转化,更以技术突破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典范。

针对以后工作,调研组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博士团队的服务保障力度,从资源对接、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为科研团队保驾护航,助力其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与社会需求。同时,调研组殷切期望盛田农业与许昌学院能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化校企联动机制 —— 通过共建研发平台、联合培养人才等方式,引进更多博士人才扎根产业一线,并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最终实现 “企业增效、高校育才、人才成长” 的多方共赢格局。

未来,盛田农业将在省、市组织部门及各级科技部门的支持下,深化与郭卫芸博士团队的产学研合作,推动“禹粉”产业升级。通过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红薯产业附加值,让承载百年记忆的禹粉品牌焕发新生,走向更广阔市场,成为许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地方经济贡献独特价值。(张晓辉  文/图)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