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老区建设 » 正文

秋雨润红土 缅怀寄初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18  浏览次数:135351

立秋过后,连绵秋雨为热浪蒸腾的信阳送来阵阵清凉,也将 “义阳三关” 之一平靖关周边的红色土地涤荡得愈发清朗。在中国人民即将迎来抗战胜利 80 周年之际,8 月 13 日上午,信阳市浉河区老促会组织市、区部分党史专家、文史撰稿员冒雨来到浉河区谭家河乡灵官村张家湾,探访聂荣臻元帅夫人、早期信阳妇女运动先驱张瑞华的故居,追寻革命先辈的早年足迹。

古朴的清代老宅静静矗立在雨中,高大的门头与尚存的石级主屋深院,虽难掩岁月侵蚀的破败荒落,却依然透着历史的厚重。宅旁百年古井的清泉甘冽如初,滋养着世代居住于此的张家后人;而老宅周边新建的豪华住宅楼,更与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老屋形成鲜明对比,让调研一行的文史专家们不禁唏嘘感慨。

在故居旁,调研组与谭家河乡党委书记孙楷拓、乡宣传委员杨光明、灵官村 “两委” 干部及张瑞华侄子等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张瑞华光辉的一生。据史料记载,张瑞华 1909 年生于此地,早年在信阳女子师范求学时便接受革命思想,与同学组建进步团体 “耀芒社”,通过阅读《向导》《新青年》等书刊播撒革命火种。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她成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班长,与赵一曼、危拱之等革命女杰同窗;1927 年参与广州起义,此后随聂荣臻在广东、顺直等地从事秘密战线工作,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她当选中共七大、八大代表,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级干部等职,始终坚守初心。

“她对亲属要求极严,从不徇私情。” 张瑞华的侄子回忆,七十年代其在北京当兵复员时,曾希望姑姑帮忙留京工作,却被张瑞华以 “农村是广阔天地” 劝回。建国 70 多年来,张家后人始终扎根乡土,未因亲属的革命功绩谋过特殊。而这位革命母亲除养育女儿聂力(中国首位女中将)外,还收养了多位烈士遗孤,用大爱诠释着革命者的担当。

调研中,浉河区老促会副秘书长、信阳市政协文史撰稿员朱德顺,河南省党史专家、浉河区老促会副秘书长廖家宽向大家讲述了张瑞华早年在老家信阳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以及后来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并长期从事中共秘密工作的革命生涯。信阳信阳市委原副秘书长、市作协名誉主席黄振国代表调研组表示将带头为故居修缮捐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建设则向谭家河乡政府赠送了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李广效题写的故居匾额。孙楷拓书记感慨道:“革命先辈的精神是宝贵财富,乡党委政府将成立专项专班,全力推进故居修缮工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雨丝渐歇,张家湾前的谭家河静静流淌,屋后的旗架山在雨后更显苍翠。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上,张瑞华等先辈的故事正随着故居的保护修缮,等待被更多人知晓与铭记。(朱德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