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革命烈士、新闻先驱姜鸿起烈士诞辰105周年。扶沟县老促会以“缅怀先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重温他以笔为刃、以身许国的革命历程,弘扬其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邀请解放军报社全媒体部主任姜新生讲述新闻先驱姜鸿起烈士的故事及百位将军敬书姜鸿起。
百将敬书姜鸿起
姜新生
姜鸿起,男,汉族,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韭园镇太康营村。12岁创办贫民小学,两间旧房作教室,一扇木门当黑板,学生垒砖为桌凳,树枝划地写字以代笔,凭一颗赤诚爱心和毅力教村上贫苦孩子识字明理。
姜鸿起家很穷,靠母亲乞讨为生,但在伯伯的资助下,他得以在扶沟县城求学。在校期间,姜鸿起受到学校进步老师的影响,开始阅读《新青年》等刊物,加入共青团并于1937年参加中共扶沟县抗日干部培训班。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经彭雪枫将军推荐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次年毕业被分配到被誉为彭雪枫治军“三件宝”之一的《拂晓报》,担任一版记者、编辑、校对、刻印等。在党组织和彭将军的关爱、呵护、培养下,姜鸿起成为一位出色的办报骨干。
拂晓报社除日常出报外,还出版《拂晓报每日电讯》《拂晓副刊》《拂晓汇刊》《拂晓丛刊》《拂晓专刊》《拂晓画报》《拂晓文化》《拂晓木刻》等刊物。
彭雪枫将军视新闻舆论工作为不可替代的特殊武器,称“一支笔胜过2000支毛瑟枪,《拂晓报》为党的一支铁军,其威力赛过千军万马”。1939年,毛泽东、刘少奇、陈毅等分别为《拂晓报》题词。1940年,《拂晓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万国报刊博览会”上,姜鸿起的刻版艺术享誉世界。
姜鸿起在拂晓报社工作了6个年头,为中共的抗战事业呐喊助威,功不可没,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
1945年,姜鸿起任豫皖苏三地委秘书,1946年至1948年,姜鸿起被豫皖苏军区派到扶(沟)太(康)西(华)城关区,任区委书记、政治委员,1948年6月5日,在扶沟县县城南的小何庄战斗中,姜鸿起为掩护战友突围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
2014年,经韭园镇原党委书记贾红杰、谢清泉等人,会同解放军报社全媒体部主任姜新生、姜鸿起侄子姜一平反复酝酿、选址,在村东南姜鸿起烈士陵园旁建立“姜鸿起烈士纪念馆”。
为了搞好姜鸿起烈士纪念馆的布展与装饰,我先后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鲁迅博物馆、杜岗会师纪念馆、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等。姜鸿起烈士是位儒将,也许是因为我又尤喜书画,很想将姜鸿起烈士纪念馆为家乡打造成为跨领域的艺术中心和文化公园。
本世纪初,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片繁荣昌盛,亦掀起了“将军书画”艺术品的收藏热,将军书画作品伴随而来的“明码标价”:少将作品3千元/平方尺,中将作品5千元/平方尺,上将作品1万元/平方尺……在市面上业已形成了“硬通货”。为了建设姜鸿起烈士纪念馆,我打破了20多年的戒律向老友们索字,好在这些书画家、将军们义务为姜鸿起烈士撰联并书未有任何牵强之意,均拿出十分诚意及水平予以题词、赋诗、作书、作画,让我倍感欣慰。
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孙临平将军是我的顶头上司,其喜欢吟诗作赋,我电话与其相约呈送我编著的《呕心拂晓浴血中原》书稿,请其为姜鸿起赋诗一首,不久后即收到:《总觉得你还在》——献给为新中国捐躯的《拂晓报》革命先烈姜鸿起。
总觉得你还在
是远飞的鸿雁归去来
你用青春告诉我
人生谁无死
丹心向阳开
流血牺牲从无悔
为了今天这新时代
总觉得你还在
是黎明的拂晓归去来
你用信仰告诉我
共产主义真
人间正道在
披肝沥胆从无悔
为了今天这新世界
总觉得你还在
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不息向大海
你用欣慰告诉我
军报永姓党
血脉本色在
强国强军的中国梦
正相传一代代
总觉得你还在
谁说长眠再不能醒来
谁说倒下再不能起来
新中国的土壤里有你深情的爱
新中国的旗帜上有你血染的风采
不管今天你在不在
你美丽的生命花朵
千秋万代永远盛开
一天,孙总突然来到我办公室,非常随和的讲:我近期练习书法,为姜鸿起烈士写两句话表达我的敬意,我接过孙总赠送的墨宝立刻悬挂在办公室:“鸿鸣拂晓 大吕黄钟”八个大字,上款:“为纪念革命先烈姜鸿起”,落款:“孙临平敬题于北京”跃然纸上。曾听说过孙总习书,见其真迹,尚属首次,未想到其书法气势如此恢宏,大气豪迈,率性洒脱,风格迥异,障显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和完美融合的佳作,蕴含着岁月峥嵘、将军气度和泰岳气象。
为能够立体展示《总觉得你还在》,我请原总后勤部某部政委、书法家卿建中将《总觉得你还在》书写成“长卷”,又请孙副总编将“鸿鸣拂晓 大吕黄钟”八个大字书写成“手卷”式的“引首”,装裱成手卷展示于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展柜内;2018年4月2日,我将《总觉得你还在》一诗安排在“中国军网”图文并茂发表,解放军报客户端、腾讯、百度等各大媒体争相转发,好评如云;2019年9月26日我邀请孙副总编与田仁德社长、孙南京政委、杨廷欣主任等四位将军莅临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参观,孙总回京后不久,将《总觉得你还在》书写在32平方尺的“八条屏”宣纸上赠予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如今,《总觉得你还在》已成为扶沟县中小学生祭奠姜鸿起烈士合唱、配乐朗诵的经典名作。
杨廷欣将军不仅为姜鸿起作诗:“《英雄之星》太康营里启明星,鸿起丰功感晧穹。身出寒门发忧愤,心怀大义写忠诚。笔端激荡英雄气,拂晓闻吹号角声。生死关头何所惧?汗青长册照英名。”又撰联“鸿起骨风昭日月,扶沟沃土育英贤”,《姜鸿起烈士的故事》一书脱稿后我请杨廷欣将军撰写“后记”,又邀请其于2021年6月25日参加《姜鸿起烈士的故事》一书在姜鸿起烈士纪念馆的首发仪式。杨廷欣将军为“百将敬书姜鸿起”碑林撰写前言《太康营里启明星》并书巨幅书法作品1200余字的八条屏,可谓鸿篇巨制,运笔峻拔,力透纸背,潇洒飘逸,赏心悦目。
孙南京将军多次为姜鸿起烈士题词赞颂,又为《呕心拂晓浴血中原》一书作序、为姜鸿起烈士事迹陈列馆撰写前言,并书写多幅作品奖励姜鸿起烈士纪念馆义务工作者。
解放军报社原副社长、纪委书记田仁德将军为姜鸿起题词“丹心照日月、风范励后人”;受我之邀为首届“吉鸿昌精神杯”全国书法大赛颁奖并作发言,回京后又赠送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墨宝十余幅奖励义务工作者。
王登平中将感言:“拂晓星辰永远闪耀”,这是我习书以来第一次为英烈题词;又题书“姜鸿起烈士事迹陈列馆”“先烈九天可笑慰、华夏千古英名传”;巨型灯箱“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6个大字悬挂于纪念馆大门两侧;为《姜鸿起烈士的故事》作序,又为鼓励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工作者赠送数十幅墨宝等等。
2017年清明节,我回家乡4天,在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工作了3天。回京后,我总觉得姜鸿起烈士纪念馆有一份重要文献不可或缺。再三思量,4月6日,我准备了一套姜鸿起烈士纪念馆筹备的展馆内容彩色图片,电话与解放军报社原总编辑杨子才将军相约第二天上午登门拜访。
杨老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我将图片呈给杨老,并一一做了说明。当杨老看到他为姜鸿起烈士纪念馆的题词被刻成碑文的图片时,谦虚地说,通过雕刻师傅艺术加工,比他的原作好。
我从中取出有鲁迅博物馆汉白玉信笺雕塑的图片,向杨老介绍:“我非常喜欢这组雕塑,‘信笺纸’雕塑上刻写的是一位名人手迹,书写的是鲁迅生平事迹,受其启发,亦想请您老为姜鸿起烈士撰写百字文,也请设计师设计一件雕塑,镶嵌在姜鸿起烈士塑像前。姜鸿起职位较低,请您老撰文实在不敢当,但想来想去,从参加过解放战争、了解《拂晓报》历史的角度来讲,还是非您老莫属!”
杨老表示:“你这是功在千秋!我曾与《拂晓报》的总编辑胡奇坤等一起筹办《解放军报》……在《拂晓报》担当重任的姜鸿起如不牺牲,官至大报领导、省部级领导皆有可能……我为姜鸿起作首诗吧。”
4月10日上午8点多钟,杨老打电话告知我,让我方便时去取他为姜鸿起作的诗。我当即放下手边事,第一时间赶到杨老家里。
杨老拿出自己在宣纸上写的诗,逐字逐句读给我听:
《五岳垂泪祭英魂》
革命烈士姜鸿起,中原大地扶沟人。
世世代代家贫困,陋巷破屋苦栖身。
父死母病无衣食,沿街乞讨度饥寒。
事母至孝传乡里,每得甘旨奉慈颜。
天性聪慧爱读书,苦学力行有声名。
自幼贫苦早觉悟,年少参加新四军。
得遇英雄彭雪枫,鼎力推荐赴延安。
抗大学习最勤奋,领袖讲课亲耳闻。
毕业请求上前线,万里征战江淮间。
又曾调入拂晓报,笔走龙蛇多诗文。
打败日寇打老蒋,意志更比钢铁坚。
智勇兼备多妙算,发动群众斗敌顽。
神出鬼没善奇袭,敢打必胜美名传。
年未而立沙场死,五岳垂泪祭英魂。
杨老又说自己的毛笔字写得不好,让我找书法家再写一份,这一张给我留作纪念。还说这首诗他已安排《解放军报》发表,我可以留几份报纸放到纪念馆。
我取回《五岳垂泪祭英魂》书法作品,悬挂在办公室,反复诵读、欣赏,欣慰之际,顿起念想: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展示的栏目标题如借用杨老的诗句岂不是更妙?我和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展示设计师罗园同志商量此事,她表示赞成。我们先将部分栏目做了更改,但总觉得整体风格不够协调,后来,经过反复推敲,觉得必须全部摘取杨老诗句,方显前后呼应,首尾联畅……我顿悟:有了杨老的诗句作标题,展馆内容诗书画得以有机融合,而这一特色是其他纪念馆所没有的。
我将展馆内容特意打印出彩色小样一套,准备五一节当天呈杨老审阅。不料,杨老却因病住进301医院……
姜鸿起烈士事迹陈列馆影壁墙的正面悬挂着彭小枫、隋永举、张志坚、方祖岐、钱国梁等5位上将为姜鸿起烈士的题词。在翘首以盼杨老康复出院期间,我请美术编辑罗园将杨老手书《五岳垂泪祭英魂》逐字逐句竖式排版,制做成5米长卷悬挂在影壁墙的另一面。而几经排版,制作出的长卷小样与想象中的书法作品的效果相差甚远。杨老赠予的原作为横式书写,将其书写的字一一拆解编排为竖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毫无呼应、更谈不上一字带三字,三字带一行,一行带全篇之韵味。
古人云:“真则字终意不终,草则行尽势不尽,其得书之趣矣。”唐代孙敬玄说:“字体各有管束,一字管两字,两字管三字,如此管一行;一行管两行,两行管三行,如此管一纸。”“如果点画皆有意,字字尽有情,可谓上下相承,行气贯通。”可见,行气贯通是书法作品不可或缺的。
思前想后,在杨老康复出院后,我还是鼓足勇气请求杨老再次写幅竖式《五岳垂泪祭英魂》书法作品。杨老欣然同意。给我作品时,杨老说写得不好,再三叮嘱我请位书法家重写,我当面应诺。
杨老书写的《五岳垂泪祭英魂》潇洒自在,不刻意于工,中锋、侧锋并用,笔势连绵,又不作一味的圆转,利用翻转的用笔动作形成方尖锐利的线质形态,从而造就了舒畅纵逸而又流美自在的书写特征,字字相连,偶有不连,气势不断,非常豪放。如今,杨老87岁书《五岳垂泪祭英魂》长卷已成为姜鸿起烈士纪念馆靓丽的名片,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品读,赞颂不已,并合影留念。
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开馆前夕,姜一平馆长提议在开馆仪式上赠予与会者些许礼品以示纪念,我顿时想到杨老赠送给我的亲笔签名、盖章的《当代百家词》《清三百家词笺释》《历代哲理诗钞》等著作,就建议用杨老的3本书作为礼品。姜一平出资购买300本送到杨老家里,杨老在每本书的扉页上一一签名、盖章,还诙谐地说:“我的签名比书更值钱!”开馆仪式上,这份特殊礼品颇受好评。
附百将题词内容:
上将:
刘振华(革命烈士英名千古 向革命烈士姜鸿起同志致敬),谷善庆(题书匾额:姜鸿起烈士纪念馆),隋永举(丰碑长在、英魂永存),张志坚(亦文亦武、爱民报国),方祖岐(民族正气、浩然长存),钱国梁(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张黎(书魂),刘永治(发扬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梦想),彭小枫(呕心拂晓、浴血中原)。
中将:
李宣化(豫东大地酒热血、烈士精神砾古今),王洪福(民族正气、浩然长存),王福义(烈士垂千古、精神育后人),兰保景(继承英烈志、接力绘宏图)、郭锡章(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功垂祖国泽被中原),臧文清(碧血丹心照青史、壮歌洪气贯长虹),蒲荣祥(一代英才、万世流芳),赵太忠(发扬抗战精神、振兴中华民族),李永金(军魂),潘瑞吉(拂晓报英烈、扶沟人楷模),邱金凯(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徐承云(光辉齐日月、身影耀河山),李殿仁(风范永存),范印华(壮士英名昭日月、拂晓精神砺后人),王登平(先烈为民族捐躯、祖国为英雄立碑;拂晓之歌;姜鸿起英雄中队;姜鸿起模范中队等)。
少将:
彭勃(正气行天地、品行启后代)、胡奇坤(宁死不投降)、杨子才(祝贺姜新生同志编著的佳作《呕心拂晓浴血中原》出版:学习先烈,献身卫国,不忘初心,服务人民;为姜鸿起烈士而作《五岳垂泪祭英魂》),沈怡炎(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民裂),熊元吉(凛然英雄气、激荡天地间),刘书忱(烈士英名留千古、浩然正气传万年),王守仁(英雄千古、家国永念),刘德明(英雄已逝、精神永续),吕振林(光辉齐日月、身影耀河山),戚庆伦(英雄已逝、精神永续),郭晋才(弘扬英烈精神、崇尚人民 英雄),支绍曾(气壮山河、可歌可泣),林亚溪(青山埋忠骨、热血照千秋),钟彦廷(勿忘历史、不负英魂),于承海(厚德载物),佟喜刚(倚天砺长剑、丹心照汗青),戴玉富(英勇战斗壮烈牺牲、军人楷模民族光荣),曹云中(壮志凌云 名垂千古),李炳彦(不忘历史、开拓未来),张晓剑(浩气千古长存、英名万代流芳),王海棠(牢记初心使命、争做时代新人),王佐平(传承英雄精神、创造美好未来),管日东(牢记历史、缅怀英烈),李广琪(热血忠魂 、浩气长存),杨本义(千古功臣、民族英雄),阚士英(凌云壮志),田仁德(丹心照日月、风范励后人),乔东松(以史为鉴、振兴中华),李显文(英名照千秋、忠魂励后人),乔永立(忠诚彪千秋、英雄铸丰碑),刘子贤(热血忠魂、浩气长存),李文朝(厚德载物),马品杰(英勇奋战、血染中原),裴风涛(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杨先举(铭记历史、警钟长鸣),吕义胜(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周欣(英雄伟绩、彪炳千秋),魏士河(英名照千秋、 忠魂励后人,以史为鉴、振兴中华),常江海(以史为鉴、强军报国),王连生(时代需要模范、国家需要英雄),赵天民(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万忠林(鸿起精神、永放光芒,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史星亮(为国捐躯、虽死犹荣)、戴云鹏(正气千秋),孙临平(鸿鸣拂晓、大吕黄钟,诗《总觉得你还在》),孔繁顺(崇尚英雄、缅怀英烈,崇贤思齐、承志弘业),王文杰(光前端赖子孙贤、裕后全凭宗祖德),李钟铮(继承先烈遗志、当好英雄传人),孔令义(也不知哪年哪月哪天,我忽然发现自己这一辈子,怎么有幸与英雄相牵相伴。我庆幸,一生与英雄结缘;我自豪,一路与英雄相伴;为英雄讴歌,要为英雄礼赞,是我终生的心愿!),李德林(缅怀先烈志、共铸中华魂),郝湛秋(巍巍青山志拂晓展鸿图、浩浩黄河水起笔书人生),王贞奎(居安思危、珍爱和平),陈大民(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继承和学习革命英烈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进取精神;革命英烈不求索取、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刘来运(军魂•永远忠于党),孙南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姜鸿起烈士纪念馆前言,杨廷欣(鸿起骨风昭日月、扶沟沃土育英贤;《太康营里启明星》——对姜鸿起烈士纪念馆传承红色文化的一点感想”, 《百将敬书姜鸿起碑林》前言,《英雄之星》:太康营里启明星,鸿起丰功感晧穹。身出寒门思国患,心怀大义写忠诚。笔端激荡英雄气,拂晓闻吹号角声。生死关头何所惧?汗青长册照勋名。),徐坤侠(英雄永垂、敬贤思齐,缅怀英烈、感恩思源)等。
(扶沟县老促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