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乡村振兴 » 正文

农发行桐柏县支行聚焦金融产品适当性,筑牢消保 “防护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24  浏览次数:54966
核心提示:2025年9月15日至21日,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要求,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农业发展

2025年9月15日至21日,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开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要求,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桐柏县支行于近期成功组织开展了以“提升金融素养,增强风险意识,注重产品适当性”为主题的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本次活动将“金融产品的适当性”原则置于核心位置,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帮助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投资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高位推动,精准锚定“适当性”宣传核心

支行深刻认识到,“将合适的金融产品提供给合适的客户”不仅是监管的明确要求,更是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市场信誉的生命线。活动伊始,支行便成立了以行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紧扣“适当性”这一主题进行周密策划。工作组详细分析了县域内不同客户群体,如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的金融知识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点,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确保活动有的放矢,真正触及所需。

二、多维渗透,全面解析“适当性”原则内涵

宣传周期间,支行通过线上线下多元渠道,用百姓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了金融产品适当性的重要性与实践要求。

线下阵地,深化认知: 在支行营业大厅,设立了专门的“金融产品适当性咨询台”,由熟悉信贷、存款等业务的政策性金融顾问坐镇,不仅解答疑问,更重点向客户讲解“了解客户、了解产品、风险匹配”的适当性管理流程。通过展示架、电子屏、宣传折页,生动揭示不同金融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明确告知客户“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理财产品非存款,购买需谨慎”等基本原则,引导客户在购买任何产品前,均需充分了解产品性质、投资方向、风险等级及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深入基层,精准滴灌: 组建“适当性知识宣讲小队”,走进企业。针对涉农客户,重点讲解政策性信贷产品的适用对象、申请条件和优惠特点,确保金融资源精准滴灌,避免误读误用。面向老年群体,则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耐心剖析“保本高息”、“以房养老”等非法金融骗局,强调其产品与老年人风险承受能力的严重不匹配性,提醒他们警惕营销误导,绝不投资不了解、不匹配的产品。

线上联动,扩大声量: 积极发动员工及亲属转发关于“金融适当性”的图文解读、风险提示和动画短视频。内容围绕“如何评估自己的风险偏好”、“读懂产品风险等级”、“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等关键点展开,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理性金融消费观念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认同。

三、成效显著,“适当性”理念深入人心

本次聚焦“金融产品适当性”的宣传周活动,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社会效果。许多客户反馈,通过此次活动,第一次系统性地了解到金融产品需要“匹配”的概念,认识到盲目追求高收益或轻信承诺的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

金融产品的适当性管理是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构建和谐、诚信金融生态的基石。农发行桐柏县支行通过此次宣传周,不仅切实履行了政策性银行的教育宣传职责,更将“卖者尽责”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下一步,支行将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持续将适当性管理要求融入客户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严把产品推介关,当好客户金融健康的“守门人”,为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坚实的政策金融力量。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