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时事快报 » 正文

移民是世界性难题---河南16.6万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奥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12  浏览次数:88646
核心提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举世瞩目,中线工程的实施难点在移民搬迁安置。中线一期工程移民,河南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两年内如期和谐顺利完成移民迁安任务,破解了中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举世瞩目,中线工程的实施难点在移民搬迁安置。中线一期工程移民,河南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两年内如期和谐顺利完成移民迁安任务,破解了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16.6万移民搬迁“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世界难题,高树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一座丰碑。

一、库区概况和移民前期规划情况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来自南阳市淅川一个县。淅川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是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全国水库移民迁安大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淅川县陶岔渠首闸引水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渠全长1432公里(渠首至北京段1277公里,天津段155公里),其中河南段731公里,南阳段185公里,淅川段14.435公里。丹江口水库水源区一级保护区总面积49.58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总面积332.92平方公里、准保护区总面积2980.69平方公里,淅川辖区面积分别占94.92%76.17%43.46%

按照国家批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初设规划,丹江大坝加高后,河南省新增淹没面积143.9平方公里,淹没影响涉及川县11个乡镇,184个村,直接淹没及影响人口10.6万人,淹没土地21.7万亩房屋244.5万平方米,淹没影响城集镇3工业企业36。依据规划,河南省共需搬迁安置16.5万人,其中淅川县内安置2.35万人,出县外迁13.78万人。移民安置区涉及南阳、平顶山、河、许昌、郑州、新乡等6个省辖市,25个县(市、区)。        

二、移民迁安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

这次河南省搬迁的移民中1/3是经过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建设搬迁的老移民,人均耕地少,住房面积小、质量差,基础设施薄弱。究其原因:一是前期的初期工程建设移民20.2万人安置欠账多,其中淅川县内安置12.6万人,他们的最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尚未得到妥善解决;二是移民后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减少,因淹没让经济元气大伤的淅川雪上加霜;三是中线工程说上不上、说不上又要上好些年,库区建设和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述问题的存在,给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是移民成份复杂,安置层面多。移民中既有本次安置的新移民,又有历经三五次复迁的再次移民;既有出县外迁移民,又有本县、乡()村内就近后靠移民;既有征地补偿和移民生产生活安置,又有因渠首工程和输水总干渠工程建设拆迁安置的当地居民。二是移民性质特殊,社会关注度要求严。移民来自库区淅川县,不仅量大集中,而且他们经历复杂想法不一,存在着很多不稳定因素。三是移民对再搬迁的诉求愿望与移民安置规划及补偿标准尚有较大的差距。四是基层干部力量不足,尤其是部分搬迁“两委”班子薄弱、工作不力等。五是移民安置区涉及范围广、战线长,各种情况复杂多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整体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总体目标提出

2003年南水北调工程动工,国务院发布了丹江口库区停建令。根据南水北调建委会关于中线工程2014年汛后通水的总体安排和移民规划,国务院提出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五年时间内,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要动迁完毕,并强调指出,南水北调工程“重在建设,成在水质,难在移民,”要制定政策,调集资金,确保移民利益不受损害,确保移民工程顺利推进,使广大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了加快移民迁安工作步伐,服从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南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出了库区移民搬迁“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重大决策。值此,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16.6万移民搬迁完成时间由原计划2013年底提前到20118月底前,即在总结试点移民20098月底完成搬迁安置基础上,试点之外移民分两批完成:即第一批移民在20109月前完成搬迁安置第二批移民2011831日前完成搬迁安置。

 

时任省长郭庚茂,省南调办、移民办主任王树山在库区淅川调研

 

四、实现总体目标的创新举措与实施成效

创新举措主要在三个方面:第一,创新领导体系一是组建了各级移民安置指挥机构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领导小组和以省委副书记任政委、分管副省长任指挥长的移民安置指挥部各相关市、县同样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建立了目标明确、高效运转的指挥体系。省移民安置指挥部办公室从省直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综合组、督察组、协调组、建设组、宣传组、稳定组,建立移民安置工作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各级移民安置指挥机构通过召开联席办公会议等形式,精心谋划,科学决策,超前运作,积极应对,集中会诊,一线解决问题,有效保障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健康有序推进二是下发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指挥部关于省直单位分包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的通知》(豫移指〔20093号),明确省直25个厅局分包有移民迁安任务的25个县(市、区)组建25包县工作组合理安排时间节点,确保移民迁安任务如期完成。省直36个厅局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搞好服务的原则,均出台了服务移民大迁安工作配套政策措施和具体方案各市、县实行市包县、县包乡、县乡干部包村包户责任制,充分发挥职能,制定了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优先倾斜库区移民迁安工作。三是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制度,规范搬迁安置秩序,形成了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众志成诚的工作局面。

 

省直25个厅局分包移民迁安任务的25个县(市、区)一览表

 

 

 

第二、创新移民政策。根据库区实际,省移民安置指挥部认真研究政策,先后出台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实施办法》《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实施细则)、《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新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尤其把移民户与移民迁安委员会签订《委托建房协议书》迁安委员会与迁入地乡镇政府签订《转委托建房协议书》的“双委托”创新举措纳入移民新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移民异地建房困难问题;移民身份确认由库区淹没调查时的4种类型增加到搬迁时的19种,这一政策的调整实施不但解决了试点1.1万人中487人的特珠移民身份问题,而且为第一批6.6万人、第二批8.8万人搬迁中特殊移民身份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政策依据,消除了很多隐患,为移民安置工作如期和谐顺利搬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创新工作方法。一是优化整合安置。认真汲取试点移民安置经验教训,采取优化整合办法解决移民对接安置难问题主要包括移民安置点优化整合、移民村优化整合和淹没水位线上土地资源及人口的优化整合关于优化调整。安置地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对市、县(市、区)、乡镇初选安置点进行全面排查,把一些水土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区位不好、移民难以接受的安置点,坚决给予取缔调整,优化选择水土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区位较好的地方可能让每个安置点的位置都是靠近”,即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产业聚集区、靠近交通要道。关于优化整合。有利于长远发展和移民接受满意出发,规划确认但容量小于500人和移民提出整村安置的安置点坚决进行优化整合,做到既满足搬迁移民怕安置点小、安置移民少搬后受欺生的孤独心理,注重了以行政村几个村结合部集中安置的长远发展引领,成效明显总之,通过各安置地对辖区内移民安置点优化整合,分批组织移民代表、移民群众看点对接签订安置对接确认书,全省最终6个省辖市,27个县(市、区)108个乡镇确定移民安置点208个,与移民初设规划的562个相比,核减63%其中川县从初设规划时的74个调整为53个,核减28%;出淅川县外迁安置点从初设规划的509个优化整合为155个,核减69.5%优化整合后出县外迁安置点中,500人以下的28个,5001000人的135个,大于1000人的28个。

二是科学规划设计丹江口库区移民规划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开拓创新贯穿于移民政策研究与规划设计当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如为解决农村移民建房问题,对库区淹没实物补偿资金少、搬迁后不足以建设人均24平方米砖混结构房屋的移民户,计列了建房困难补助资金;为解决移民生产安置困难,计列了生产安置增补资金,用于安置地对移民生产用地的划剥:对一些事关民生的项目,增列了远迁移民在库周水位线以上个人房屋、附属建(构)筑物、零星树木调查处理的费用(仅限于淹没线以上本村民小组范围内),城(集)镇迁建增“地质灾害评估”费用,淹没水位线上受功能影响单位给予补偿补助对安置区专项设施计列了增容费、公益设施补助等。这些创新的设计理念,为丹江口库区移民和谐搬迁、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探索建房模式实行“六个统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质量监督、统一节点进度、统一组织验收、统一搬迁时间);严把“五道关口”(招标投标关、市场准入关、材料进场关、监测检验关、竣工验收关);实施“四位一体”质量控制(政府监督、中介监理、企业自控、移民参与);落实三项机制(每月一次互督互查,关键时间节点评比奖惩,搬迁前省、市、县三级验收);力“两个满意”(政府满意、移民满意)。同时,对移民新村建设质量盯死牢,进入每一个关键程序,必须由建设单位、监理、监督、移民代表签字把关,没有移民代表签字,不转入下一个建筑环节。有效保证了各个移民新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整体水平超过当地居民10余年,搬迁移民一代人建设三代人居住的愿望。

 

时任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移民办主任王树山在移民村

 

四是研究考评办法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省移民安置指挥部将无法量化考评的移民迁安工作,细化成了可考、可评、可奖、可惩的具体内容,根据不同工作阶段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付诸实施几年当中的重要工作时间节点移民安置指挥部均组织了迁安两地和各安置地之间的互督互查和明察暗访,逐项赋分,排定名次,下发通报,奖励激励先进,鞭策惩罚后进,不断增强各级各部门投身移民迁安工作的荣辱意识和工作责任。

五是追寻发展路径。移民顺利搬迁后,发展才是硬道理。河南省在移民后续发展上探索践行了六步工作法:即制定规划。因地制宜,逐村制订了移民生产发展规划项目扶持。为每个移民村规划了人均0.05亩的移民养殖园区,及时下发了指导意见,重点扶持引导移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开展培训。整合移民、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加大培训力度,确保适龄劳动力都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转移就业。千方百计提供就业岗位,引导移民主创业,扩大移民劳务输出,促进移民就业转移,力争使每户移民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政策帮扶。按照农业人口每人600元的标准下拨了移民生产发展奖补资金,同时从全省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中,拿出专款用于丹江口库区移民项目扶持。各省直单位和有关省辖市、县(市、区)也及时出台了大量帮扶政策,鼓励移民发展生产,引导移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和适销对路产业,重点筛选投资少、见效快、安排劳力多的项目,帮助移民发家致富对口支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一业”项目,通过外引内联,牵线搭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向移民村倾斜,不断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移民稳步增收。据走访调查,中线工程河南试点、第一批和第二批移民搬迁后情绪都比较稳定,加上各安置地的高度重视和持续的关心支持,移民乡亲们看到了发展希望,增强了不畏困难、奋力拚博、建设美好新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六是健全稳定机制。库区淅川县从县乡镇党政机关和教育系统抽调3800多人组成移民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工作队,分批进驻试点、一批、二批移民村,实行一把手负责、专职人员岗、县直单位包村制度,努力把各个搬迁村的矛盾纠纷和重大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荫芽状态,解决在搬迁之前。安置时不我待,早介入、早熟悉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移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乃至搬迁后遇到的实际困难,落实县乡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移民户工作同时,坚持不懈地加强移民村层组织建设,保障移民新村的稳定和发展。

()实施成效

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总体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实现了九个一”目标,被誉为河南经验。九个一,即每个移民有一间不低于24平方米砖混结构的住房每个移民有一份1.4水浇地1.05亩或果园、水田,菜地0.4亩的基本口粮田每户移民有一个生产方便、生活便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人居环境每户移民家庭转移一个劳动力每个符合条件的移民每年享受一份国家600元的后期直补资金,连续20年;每个符合条件的移民逐步办理一份养老保险每个移民新村有一个生产发展“三步走”规划每个移民新村都是一个生态文明村;每个移民村都是一个新农村的示范村。

 

迈克尔.M.塞尼博士(前排中)在河南考察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既是一项政治性、社会性、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涉及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民生工程。维护移民群体利益是以人为本思想和关注民生的重体现。河南的中线移民成效明显,受世人赞誉。这正像世界银行原社会政策与社会学高级顾问、美国乔治华圣顿大学教授迈克尔M.塞尼博士于201068日—10考察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迁安工作后评价所说:“中国有世界上最优的移民政策,收到了最好的效果,丹江口库区移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奇迹只有在中国能够实现,其他国家都应向中国学习!”河南的经验是什么?时任省长郭庚芪认为,那就是科学的决策和扎实的政策!

让我们为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移民迁安工作点赞吧!

 

作者 梁占佩 20235 13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