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移民已过去十多年了,我作为移民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带着对安置区干部和当地居民的敬仰心情,近日拜访了河南省内接收安置移民最多的南阳市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时任邓州市主抓移民工作的副市长赵显三同志。提及移民和移民工作,看得出赵主任依然激动和感慨,大移民工作期间用汗水、泪水和血水交织的情景,好像一幕幕在他眼前浮现、胸中燃烧。
一、神圣的使命
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部,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的租籍地,是《岳阳楼记》诞生地,千百年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文化一直浸润着这片神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邓州人为国分忧,为民奉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前期的引丹渠首工程(俗称老渠首)建设,自1969年第一声开山炮响,数万名邓州建设者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精神,自带口粮、铺盖和工具,采用很原始的方式,奋战在荒凉偏僻的引丹渠工地上,啃窝头、喝泥水、点油灯、住草棚,靠人海战术和身扛肩挑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工地上,一个英雄倒下,千万个英雄继续向前。元庄乡民工李显勇为抢救工友不幸罹难,其母亲知道引丹工程干系大、责任重、刻不容缓,就让大儿子李显堂接过弟弟的重担又上战场。历时十年的艰苦卓越奋战,耗资8亿元,累计投工7500万个,完成工程量2419万立方米,终于建成雄伟的引丹渠首闸一座,引水渠12.3公里。期间,邓州先后有2880名儿女致残,141个鲜活生命长眠于丹水青山之间。
为给库区淹没损失县补偿,1972年邓州管辖的九重、厚坡两个公社、(32万亩耕地),无偿划归淅川县管理,同时又分批次安置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淅川移民1.9万多人。
而今,一库甘甜纯净的丹江水通过陶岔新渠首闸,穿伏牛山麓,跨邓州湍河渡槽,越白河湍急水流,穿越19座大中城市、100多个县市,供1亿多人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用水,京、津、冀、豫严重缺水的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赵主任介绍了邓州概况和与渠首工程及丹江口水库老移民的渊源之后说,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工作,是邓州建市以来压力最大、目标最硬、投入最多的一项政治任务。接收安置移民30345人,完成中线干渠34.4公里过境内居民征迁安置等工作。邓州接收移民数量分别占河南省和南阳市安置移民总量的1/5和1/3,加上国家原定的丹江口库区移民四年征迁任务,河南省委提出“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的承诺,邓州市再次经受着这一国家大考和人民的重托与期盼!
如此安排,就预示着邓州市两年之内需调整土地5.12万亩,建设移民房屋、村部、学校等设施6915座,建筑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工程建设需投入人力20多万人、机械2.7万台(套)、组织近40个批次搬迁,出动载人客车超1000辆、货车2300辆、工作用车850辆,随车工作人员4000多名。当时掐指一算,把邓州市接收移民的19个乡镇、31个移民安置点转一遍,最短行距也有500余公里,检查一遍工地,就是走马观花尚需三四天时间。
这一串串数字虽然枯燥无味,但其中蕴含着移民工程建设的壮丽画卷;蕴含着感天动地的移民迁安事业的华美诗篇!作为邓州移民安置工作的副市长赵显三同志,亲眼看见了移民工作者的艰辛繁琐和酸甜苦辣,亲自感受了移民工作者的所思所想和艰难惆怅。赵主任说,2010年7月15日,南阳市委书记黄兴维在邓州穰东移民点调研时问我:“显三同志,移民工作干完你有什么感受?”我说:“黄书记,移民工作真难,干完了我就想大哭一场、大醉一场、大睡一场!”说这话时我见赵主任已眼含热泪,话语有些哽咽。
二、艰难的对接
赵主任介绍,移民安置对接是移民工作之始,移民搬到哪里,就挤占了哪里的生存空间和发展资源,可以说“迁出地是痛一阵子,迁入地是痛一辈子”!如何这样下结论呢?他深有体会。
这次大移民,邓州市需为安置移民调出土地5万多亩,尽管国家以每亩21936元征购,但从2006年开始种地不仅不交“五粮三款”,反而国家发补贴,加上土地一包30年不变和自古以来“田地老婆不让人”的传统习俗,调地工作困难重重。怎么办、压力就是动力。邓州市经过探索践行出为移民调整生产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滚地法”,即从为移民调地相邻的A地为安置地群众调整一定土地,然后再从B地为A地调整一定的生产用地。以此类推,直到群众的生产用地都得到基本保证为止。据此算帐,为移民调出一亩土地,平均需要滚动调整土地15亩。
移民安置点对接规划工作是基础。长江委专家组把邓州规划接收的移民分散安置在境内137个点上。时任副市长赵显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又考虑到各地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移民点过于分散既不符合当前形势,又不符合移民心愿和搬迁后的尽快融入发展。故此,他暗下决心,拿出一个月时间深入调研后,提出把原规划的137个移民安置点优化整合为31个,并全部放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边、主干道旁和市镇村产业集聚的地方,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和长江委专家组同意。但是,移民点确定后,当地群众不满意:“移民是人,好地给移民了,我们怎么办?”镇村干部畏难情绪也很大。对此,市里接连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动员会,统一思想认识,又生方设法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
时任市委书记刘朝瑞逢会必讲:“安置好库区移民,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邓州的一项神圣政治任务,全市上下务必做到“三个舍得”,实现“三心目标”:即舍得最好的土地,舍得最好的资源,舍得最真的诚意,真正使移民看得舒心、搬得顺心、住得安心!”市长刘书华反复强调:“移民至上,移民有理,移民第一。”是啊,为移民选好地、为移民建好房是新时期邓州人最大的政治。期间,市镇村各级干部进了多少户家门、遭了多少家白眼,磨破多少嘴皮、跑坏多少双鞋、拉坏多少钢尺?实在难以计数。
河南省时任副省长刘满仓隔段时间就要带领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邓州调研指导工作,他对邓州顾全大局,主动拿出最好的土地划给移民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说:“我们一定要充分考虑邓州为移民工作作出的奉献与牺牲,积极给予帮扶和支持。”河南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移民办主任王树山,对邓州提出的问题能当场答复的就当场答复,不能答复的回去后立马研究安排,及时作出处理解决。南阳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部门对邓州的移民工作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各级领导的率先垂范和支持帮助对邓州上下干好移民工作增加了莫大勇气和不竭动力!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大批镇村组干部为给移民调地、分地操心流汗,殚精竭虑,甚至失出了生命。构林镇后张村妇女主任、五组组长贺国霞,一度曾天天泡在农户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想尽办法化解矛盾,经过100天的艰苦努力,终于将土地顺利调出,可她因为日夜呕心沥血,高强度工作,献出了年仅46岁的生命。
林扒镇确立了“便利生产、便利生活、便利出行”的工作原则,集全镇干部走遍辖区内角角落落,最终把交通便利、土质肥沃、能自流灌溉的黄营、姜营分别确定为郭家渠、土门两个移民新村所在地后,村支书王新团却坐在地头失声痛哭!赵显三主任说:“大家、小家都是一家,对待移民,如果没有对待父母和兄弟姐妹那样,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为了移民,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把当地群众的耕地调远了,但移民的耕作半径均在2.5公里之内,他们都很满意。”
高集乡在移民对接中,经过数次调整,终于把移民点调到了乡政府所在的集镇上,但他们仍不满意。面对各级的压力和移民的不配合,时任乡党委书记李景龙对移民代表们说:“爷啊,我给你们磕头了,你们就同意了算了。”
构林镇这次共分配四个移民安置点,需调整土地4164亩,接受移民3960人。根据土地调整规划,该镇官刘村需要把部分土地从铁路(焦枝)西调整到铁路东,位于铁路西的全营组是丹江口水库老移民安置点,组长全时超听说要调整他组的土地,当即就上火了,带着组干部和部分群众直奔支书刘邦新家讨说法:“我们是老移民,为南水北调抛家舍业到邓县够难了,现在就这点好地又要给调走,以后我们年年跨铁路去耕种?”
为这事,镇指挥部张渊和村支书刘邦新带着村干部曾几次到全营组做工作,但都是无功而返。有一次因争论激烈还发生了肢体冲突,造成村主任王子俊头部受伤,血流满面。怎么办?他们反复商量后认为,工作也不能光靠激情,必须找到好的方法。一个晚上九点多了,张渊和刘邦新带上几个熟菜和一箱白酒来到全时超家,一进门先说今天不谈调地,就是专门来为前几天的冲突道个歉。酒莱摆好后,张渊和刘邦新为表歉意,连喝三杯道歉酒,然后才坐下聊天。随着一杯杯白酒下肚,几个人越聊越投机, 一会儿攀谈谁的党龄长,一会儿感叹移民工作难、付出多,一会儿分析新老移民关系,不知不觉到了凌晨两点多。后来老全哭了,表示自己既是老党员又是老移民,在调地上应该有点觉悟;刘邦新也哭了,说自己真不忍心让你们再作牺牲,最后俩人抱头痛哭。第二天,全营组传来喜讯,全组通过民主表决,一致同意调整土地。在夜以继日的奔波和劳累中,张渊病倒了,但他输着液仍坚持在一线工作,直到分管区域内移民点上土地全部调整到位。采访中,时任构林镇镇长杨春甫的话赵主任记忆犹新:“我在香花镇被围攻两次,在邓州被围攻一次,在极度的绝望中我不止一次地想,假如让我断条胳膊或断条腿,只要能迈过对接这个坎儿就行!”
白牛镇这次接收移民900多人,需调地近2000亩。而这个地方有三条河流,形成了河南、河北、河东、河西四个板块。其交通条件和土地质量均不相同,导致了人们的耕作习惯也不太一样。所以调地时,河北的地不能往河南调,群众住在河北,你把地调到河南去距离远了,交通又不方便,土质也不如原来的肥沃。该镇离城区不到15公里,共21个行政村,大多村人均不足一亩地。因为移民,有11个村参与滚地行列。简单说就是南边的地往北边滚,北边的村子再往北边滚,中间的村子就过地,最后把这2000亩地集中滚到4个村子里,作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住房用地。白东村距白牛街最近,地理位置最好。全村耕地不足2000亩,人均不足4分地,这个村这次就贡献了近500亩地。村里一家李姓老太太怎么也想不通,乡里书记李芳前去拜访时她大发脾气:“书记,大道理不用说了,我问你移民是人,我们也是人,你是我们的父母官还是移民的父母官?”为做通她的工作,李芳把老太太家的亲戚一一都请了回来,还亲自在她家下厨做饭,与家人一起吃饭聊家常,最终老太太被感动,带头调地。之后,这个村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家园的重建
这次移民安置,邓州共为移民建房6915座,建筑面积超100万平方米。作为移民迁安的组织者,赵主任心里很清楚,工程质量是移民工作的生命线,工程进度一天也不能耽误,必须实现移民如期搬迁,必须给党和政府、给历史、给乡亲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考虑到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市里决定“四大班子”领导分包移民乡镇,还特意为每个接收移民的乡镇配备一名移民专职副书记和副乡镇长,同时强调乡镇书记、乡镇长的移民工作第一责任。市委书记、市长几乎每个月都要到移民点上召开现场办公会议解决问题。市移民指挥部每周对各移民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差的乡镇和单位在市电视台公开曝光,并有主要负责同志作深刻检查。
为确保工程质量,邓州在落实正常质量监管的同时,一方面让所属移民村自始至终派住移民代表按民工待遇发工资,全程参加建房施工与监督,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另一方面从社会上聘请17位离退休建筑专家组成工程监理巡视团,每隔10天时间对试点、一批、二批三个搬迁年,涉及的19个安置乡镇、31个安置点进行逐一查看,逐一指出问题。赵主任说,在邓州市整个移民新村建设期间,监理巡视团先后逐出邓州建筑市场企业3家,列入黑名单企业7家,辞退监理5人。
为给乡镇的同志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抓工程赶进度,市指挥部尽量可能在工地现场召开会议并解决问题。万不得已,也是选择在节假日或晚上开会。期间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五加二”、“白加黑”、“夜总会”工作法就应允而生。“五加二”,即以周为单元,五个工作日加两天礼拜天;“白加黑”,就是一昼夜中的白天加黑夜;“夜总会”,就是天天晚上总是在加班开会。
赵主任说,炎热的夏季有一天是星期六。夏集乡党委书记贾理坚,我们一起参加南阳市移民工作会议后,回到邓州已晌午了,我有意安排司机把乡镇书记们都送回家歇息一下,可车到理坚家门口没想到他说“算了,我还是到移民工地去瞅瞅”。是呀,到现场去、到工地去,只有在现场心里才踏实。那几年中,你平常到乡镇去根本就找不到人,到移民工地一准能找到,即是在市里干部调整的关键时期,我们的移民干部也仍然坚守在移民工作一线。
林扒镇镇长郭松泉,自移民新村建设开始,就在工地旁边搭了一个棚子在此吃住。副镇长赵传贤,全力投入移民工作,劳累、操心使他心力交瘁。2011年4月19日,在检查完各个标段前一天工程进度和当天施工人员到位情况后,他又召开了项目经理会,对当天各标段工作计划进行安排。散会后又陪同上级检查组到工地检查。长时间的连续工作,他的体力透支严重,送医院检查结果是心肌梗死。医生说“你们送来还算及时,如果再稍晚一会儿,后果可不敢想象”!听到此言,陪送的两位同志唏嘘不已,感慨地说:“为了移民,赵镇长完全是累倒的呀!”
库区淅川县香花镇很多村沿丹江岸边居住,移民前多靠捕鱼、种辣椒为生,劳作之后喜欢喝酒解乏,加之当地酒风较盛,数年来很多工作离开酒还真不好开展。该镇方湾村是邓州承接的移民村之一。移民选点对接后,在房屋户型选择上一直形不成统一意见。这天,村支书方克春一大早就在自家院子里摆桌做菜备白酒,接待移民代表讨论房屋设计问题,直到晚上九点多钟还有20来人来到方克春家放话:“不同意我们的设计咱就不搬了”,嘴里还不干不净的吵闹,场面很混乱。这时侯乡纪委书记李征来到院中,刚说一句“我是代表构林镇干部群众来看望大家的”,立即就被一层层地围住了,说啥的都有。有骂李征不为移民着想的,有骂构林镇不按政策办事、把移民当作逃荒要饭的等等。李征看到这场面脾气一下子上来了,大喝一声:“让我说两句!”待院子里慢慢安静后她说:“老乡们,人家别的安置点都是统一设计的,咱们搞一二十种方案,房子建出来能好看吗?现在我问大家一句话,到底要怎样才能同意统一设计?”人群短暂沉默之后忽然有人大声说:“李书记,你把桌上这碗酒喝了我们就同意!”说完指了指桌子上的那碗酒,是个茶碗,估计有半斤左右。支书方克春赶紧站起来阻拦,“李书记是女同志不会喝酒”,话还没有落地,李征端起酒碗“咕咚咕咚”一口气咽了下去。在场的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李征又“嘭”一声把院门关上,大喊一声:“统统不准走!是爷们每人干一碗,把同意统一设计的协议给签了!”也许是受到震摄或者是感染,代表们每人都喝了,量大的喝一碗,量小的喝半碗,最后都把协议签了。赵主任说,第二天他见到李征便开玩笑:“李征啊,你原来这么大的洒量,还骗我不喝酒,对组织不忠诚啊。”没想到李征当场就哭了,泪流满面地说:“我半夜里胆汁都吐出来了!”
2010年6----8月,是构林镇移民工作的最后攻坚期。该镇要把883套房屋建好,要把4个安置点的基础设施修建完备,要把移民搬过来、住进去,要谋划移民稳得住、快致富的发展规划。这是异常艰难的三个月。由于任务量巨大,建房速度实乃赶不上市里要求的时间节点。一个暴雨如注的晚上,市监察局程传平局长带队到黄牛二分场安置点问责。镇长杨春甫闻讯赶到时,程局长正在讲市里关于建设进度要求,拟对该安置点指挥长史红海推进工作不力进行责任追究。杨镇长诚恳地说:“程局长,这事我负领导责任,请求你处分我,我每天到工地来,史红海同志24小时都在指挥部或工地,进度慢不是他的问题,是我领导无方,应该处分我。”史红海抢着说:“我是直接责任人,受处分是理说当然,不能再连累领导”。一番争论后,让程局长深受感动,尤其是当他了解到构林镇总任务是邓州其他乡镇4倍多的时候,作出了暂不追责的决定,要求该镇抓紧时间迎头赶上。程局长告辞后,杨春甫镇长和指挥部的一帮人一时间都抱头痛哭了。
杨春甫父亲是位老党员,在电视上看到构林镇移民工作推进慢,对儿子进行了严厉批评,还天天打电话问儿子工作进展情况,可他自已有病在身却一直没告诉儿子。直到移民工作结束,他疼得实在受不了时才让儿子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是食道癌晚期,并于2011年病逝。这件事让杨春甫终生不安,他说此后很长时间里他的灵魂每天都在承受着鞭挞和拷问!
赵主任说,移民工作千难万难,只要我们敢于争先、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走向胜利。是的,顽强的邓州人最终没有让组织失望,没有辜负移民乡亲的期盼......
2010年11月21日,河南省移民新村建设现场会议在邓州召开!
2011年5月5日,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启动仪式在邓州成功举行,拉开了全省移民搬迁的序幕......
四、搬迁的组织
搬迁是移民工作的重头戏。邓州市这次接收的移民,共分38个批次搬迁,每批次近千人。每年的搬迁正值高温夏季和汛期,加之省市提出“移民搬迁不伤不亡不漏不悼一人、安全无事故目标,每日搬迁情况直报省委书记和省长。”搬迁批次多、环节多、要求严,更是良心活,自始至终使副市长赵显三同志不敢有丝毫的悼以轻心。
为确保万无一失,每批次搬迁前,市委、市政府都要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市“四大班子”领导参加,专题听取搬迁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步工作,每个移民点的搬迁,都安排3名县处级领导分包,同时全市下派干部7384人次分包移民户,做好跟踪服务。
赵主任说,忘不了故土难离的移民。2010年7月13日,我带队到淅川县香花南王营村组织搬迁,各种搬运东西己全部上车装好,可百岁老人王秀华提出:“我在淅川每月100元补帖到邓州咋办哩?”赵主任热情认真地回答:“大娘,照样享受,分文都不少”。但看得出她仍不愿意离开这个“家”,又拿出残缺不全的石臼放到车上后,又回到屋内拿了一把不能使用的雨伞慢步走到一个流淌的泉水边,弯下腰用她那皱巴巴的双手捧一捧泉水喝了几口,满含眼泪地说:“我走、我走,哪里都是家!”
忘不了异常繁重的搬迁。每次搬迁近千人,年老的、幼小的、体弱的、生病的情况各异。每次出动货车上百辆、载人客车数10辆,救护车、警车10多辆,跟车服务人员上百人,安排千余人三餐......从方案制订到组织安保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重大考验和超常规的付出!最让赵主任难以忘怀的是构林镇两个移民点同一天搬迁,一次出动194台车辆,绵延数10公里,尽管事前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但赵主任心里还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祝福移民搬迁顺利,祈求老天保佑安全,那一夜赵主任彻底失眠。
“忘不了为搬迁呕心沥血的战友们。赵主任与他的战友们总是不断地与迁出地各级干部对接,澄清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方案,并把方案假想、推演无数次,一遍遍地进行细化实化,对搬迁时间、运送路线、交接地点实行科学安排,把搬迁批次、时间路线细化到户、到人、到天,把接车、装车、发车时间精确到小时、分钟。
为如期圆满完成搬迁任务,乡镇、公安、交通、卫生等各个方面协同作战,殚精竭虑,令人感动。
公安局廖俊武在每批次搬迁前,都要组织车管、民警对参与移民搬迁的驾驶员实施业务培训,对源头工作进行详细排查;制定执行“四查”工作措施,从源头、从根本上保证了移民搬迁过程的交通安全。
卫生局杨峰同志每次搬迁都要带领相关科室人员到淅川香花、大石桥等迁出的乡镇,与当地卫生院、村委会对接,摸清健康底数,筛查出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人群状况,登记造册,有针对性地安排医护人员、救护车辆,对其提供全方位护理。
交通局鲁定同志在移民搬迁中,次次主动请缨,勇挑重担,担当起邓州移民运输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重任。搬迁高峰期,市内符合要求的车辆不多,需从周边省市调集,还要对驾驶员培训、对车辆检测,每次组织搬迁车辆达200辆左右,车队绵延10来公里,路途遥远,路况较差,加上不定因素,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移民局局长李林肩上的担子更重。无论春夏秋冬,他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简单洗漱用餐后急赶办公室,用半个小时听汇报、安排一天工作,更多地深入移民点、移民户了解情况,顶烈日酷暑,冒风雨严寒,与移民沟通交流,解决问题。那年中招考试前夕,女儿强烈要求爸爸陪同,李林为难之余点头答应,可又被一个电话打破了约定......
赵主任说,李林局长离开移民局的时候,给省南调办、移民办主任王树山发了一条短信,我看了后泪流满面。短信说:“王主任,移民搬迁结束了,我也离开了移民的工作岗位,离开不等于我忘记了移民,离开不等于我不热爱这份工作。我的工作没有干好,对不起,但是我觉得我尽力了,我的身体太累了,我需要休息。
想想移民搬迁安置了3万多人,再加上邓州市的老移民下来有6万多人,我尽力了,无怨无悔。因为移民工作,我没有照顾年迈的母亲、没有照顾身边的妻子和孩子,我愧对我的妻子、愧对我的孩子。唯一感到欣慰的是,好在党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给我们邓州市移民局记功。我无怨无愧,我为移民付出了,我觉得我尽力了,我心中无悔。”王树山主任给他回复的短信是;“感谢你!你从事移民工作是伟大的,是自豪的。感谢你!党不会忘记你,移民不会忘记你,历史不会忘记你。有时间你可以找我,我们叙叙旧。”正是有像廖俊武、杨峰、鲁定、李林......这样一大批移民干部的忘我工作,使邓州市试点移民和一批、二批大规模移民均实现了既定目标。
赵主任介绍,每次搬迁,邓州市都以最高的礼仪迎接移民回家,车队所到之处,全程封路,到处都是迎接的标语,欢迎的人群。每个搬迁点都由市“四大班子”领导亲自带队、亲自迎接,热情洋溢的致辞,锣鼓喧天的舞狮----邓州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最高的礼仪迎接着为共和国舍小家为大家、背井离乡作出牺牲奉献的丹江口库区移民们,一路上移民群众为邓州的热情感动落泪。是的,他们心酸,他们落泪,他们为到达新的家园而欣慰和自豪!
(作者 梁占佩 于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