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最近,县老促会围绕加快发展扶沟县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这一专题,开展了调研。
一、扶沟县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扶沟县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新的发展,成效比较明显。
1、收入途径得到拓展。在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中,政府投入全县81个贫困村建设光伏发电站81座、扶贫车间49个。2020年—2022年,我县每年实施一批发展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县财政投入每个行政村50万元,共实施44个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发电收益、扶贫车间出租和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出租收益,成为所在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的途径。
2、收入来源保持稳定。81座光伏发电站发电收益稳定,每年发电总收入1200万元左右(税后,含国家补贴),81个行政村(原贫困村)此项平均收入10多万元。扶贫车间和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主要实行对外出租,收取租金。据了解,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年租金收入大多在1万元到2万元不等。
3、收入规模有了提升。通过摸底,全县412个行政村中,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年度经营性收入情况大体如下: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188个,5—10万元的100个,10—20万元的55个,20-50万元的49个,50万元以上的9个。有些行政村党支部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成效。如,柴岗乡梅桥行政村依托该村的梅园蔬菜合作社,建设蔬菜大棚对外出租,收取租金,建设黄瓜销售市场,收取场地租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5万元。韭园镇湾赵行政村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与河南宝乐奶业有限公司合作,筹资120万元购买40头奶牛,采取寄养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扶沟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得到新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
1、行政村自身发展村集体经济动力不足。目前,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在建有光伏发电项目、扶贫车间和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的行政村。所得到的发展是政府推动下的发展,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和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新的来源。没有得到项目扶持的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则没有收入来源。据了解,全县村集体经济无经营性收入的行政村有11个,实际村集体经济没有收入的行政村数量可能还要多。
2、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不平衡。从目前情况看,绝大多数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45.6%,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占69.9%。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较高的主要是地处县城、乡镇镇区,区位优势明显,有门面房的居委会和行政村。
3、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带动作用有限。据了解,县财政投入实施的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预定年度收益为总投资额的4%),主要以建设厂房、仓库和门面房等对外出租,收取租金为主,年租金最高的村为5万元,最低的村只有5000元,多在1万元至2万元之间。有的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征求基层意见,重形式,轻实效,项目建成后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4、村集体经济收入没有积累。从全县范围看,目前,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用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多数行政村年度收入有限,仅村里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就需要资金持续投入。因此,村集体经济有积累的村不多,即使有一定积累,并没有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
5、增收渠道单一。村里有集体房屋、集体土地的行政村,均以集体房屋对外出租、集体土地对外承包收取租金、承包款为方式。这样的方式无风险,但是存在租金低、租期长的问题,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对租金进行适当调整,进而影响到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意见建议
1、摸清底数,强化指导。由县纪委监委、财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乡镇、街道,组成工作专班,对全县412个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和集体资产情况进行拉网式清锅兜底,全面摸底,建立台账,摸清每个行政村村集体所有房屋、集体土地、经营性收入、闲置土地等底数,真正解决村集体资产底数不清、掌握不准的问题。
2、党建引领,人才兴业。要强化党建引领,聚焦人才振兴,抓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探索为乡村振兴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为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强化人才支撑。积极动员农村中在外经商办企业的经济能人回乡发展,通过支持机制和奖励措施,调动他们回归家乡的积极性。
3、眼睛向内,探索路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农民群众是主体。要把调动村级党组织和村民们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作为重点,用好用活村内现有资源,充分考虑每个行政村情况的差异,由各行政村自主探索具体的发展路径和方式,不搞一哄而上、一个模式一刀切。一是唤醒沉睡资源。要围绕现有资产做文章,解决村集体资产长期沉淀、效益低下、少数人使用得利的问题。二是加大力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运用好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成果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成果,把属于村集体的资产规模搞清楚,厘清产权关系。三是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结合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逐步把优势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既带动村民增收,又增加村集体收入。
4、健全机制,稳妥推进。一是建立考核机制。制定内容具体、简便易行的量化考核方案,确保把农村集体经济进展情况和发展成效考准考实,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书记工程”。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严格考核,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快、发展成效好的行政村,予以奖励激励,推动村级干部解决思想上存在的“发展不发展村集体经济都是一个样”的问题。在村级经费上给予适当奖励。对于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村级组织班子成员,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建立财政资金支持机制。设立财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明确支持办法,在严格科学考核的基础上,区分各行政村具体情况差别,突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进展和实际成效,实行有差别的支持办法,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推动作用。四是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明确职能部门职责,压实抓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监管作用,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监管方式和监管途径,既尊重村级组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主体作用,又发挥指导推动作用,做到监督不包办、指导不主导、服务不干涉。五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和收益合理分配机制。把村民监督贯穿村级集体经济全过程,通过加强监督促发展、防风险、保安全。对村集体经济收益要进行合理分配,用于举办村里公共事业和增加村民收入,切实增强村民们的获得感。
5、城乡统筹,强化保障。借鉴外地推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做法经验,结合扶沟实际,探索建立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支持机制,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