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无数科技专家、工程建设者、迁安移民乡亲和各级党员干部的家国情怀和丰功伟绩,无不催人奋进,感人泪下。今天咱讲一讲发生在其中的丹江口库区移民中的猫狗故事,旨在给各位一种另外的感受和回味!
一、恋家的小花猫
移民张书强家中的小花猫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张义岗村移民张书强-家,于2009年8月从库区老家搬迁到与淅川县相邻的邓州市孟楼镇张义岗移民新村。属中线丹江大坝加高工程新移民。
在搬进新家的当天晚上,众乡邻不仅是猫呀、狗呀不适应或找不到自己的家,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出门回来,一时也难以找到新家。于是,那天晚上找人的、唤狗唤猫的、寻鸡寻鸭的情况比较多,一个“找”字笼罩了整个村庄,张书强家的小花猫就是其中一只。
据张书强介绍,他家那只小花猫,很是勤快。在老家时,有它在家,几年当中屋里连一只老鼠也没有。小花猫除了尽职尽责地捉老鼠外,还隔三差五到山坡上逮野兔,舍不得吃,把兔子噙回家,放到主人面前,“喵喵”叫两声,好像在说:“主人,你们吃吧。”
搬迁前,张书强特意准备了一个大纸箱,四周凿上许多透气洞。搬迁那天,他把小花猫放进纸箱里,固定在车上看守着,直到搬进了新家。谁知道,到了新家的当晚,猫却不见了。于是,全家老少四处寻找,找着、唤着,过了夜里十二点钟,还是不见踪影,第二天、第三天,一直杳无音信。
“猫狗记路,是不是回老屋了?”村里老人的话,提醒了张书强回老家找小花猫的念头。第四天上午十一点多钟赶到老家,老屋的房子已经扒掉了,小花猫果然卧在老地方——楼门的墙角处。张书强看到了心爱的小花猫很是高兴,但又被惊呆了:这50多里的路曲曲弯弯,就是人走第一趟也得问个几回路呢,何况是猫!小花猫见了主人也不跑,还“喵喵”地叫,像是在与他打招呼,声音有些嘶哑,眼里泪汪汪的。张书强一下子上前抱起它,放进怀中,眼含泪水不停地用双手抹拉它的脑袋……带着小花猫,张书强赶往邓州新家。临走了,小花猫扭着头盯着倒塌的老屋,又喵喵地叫出声来,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实在让人心寒。
二、有灵性的黑子犬
“妈妈,咱们的黑子追来了”
1968年秋,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库区第五批次移民搬迁工作开始了。县委组建了许多工作队到库区公社(现为乡镇)大队(现为村、社区)动员组织搬迁,周秀成是其中一个工作队的组长,当时他为淅川县农业局干部,具体负责下寺公社何岗大队移民搬迁工作。他说我亲眼见证了该村40多只农家狗舍命跟随主人跋涉800华里到达湖北大柴湖的经历。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狗与人的事儿周秀成依然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这年夏季后接连下雨,库水一天天上涨,搬迁工作日益临近。尽管许多人不愿意搬迁,但有国才有家,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淅川人,还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在多方努力下,他们依然舍小家、为国家,义无反顾地搬迁了。工作队员们一家一家地帮助他们将衣物、粮食搬上轮船,走水路运往湖北钟祥县大柴湖,而各家各户的猪、牛、羊则另外安排汽车运送。为预防传染疾病,制造安全隐患,规定移民搬迁不许带狗上船上车。200多户移民上船了,前来送亲的人成群结队,岸边100多条狗见状争着往船上跳,被工作队员用棍子赶了下去。

船启航后除了人们的失声痛哭和拼命地与亲人挥手之外,狗乱成了一团,狂吠不止,声音像人哭的一样难听。有的互相撕咬,有的跳入水中围着轮船转,有的趴在船帮上迟迟不愿离开。岸上好些狗对天长吠,船上的老人孩子哭着呼唤着自家的爱犬:“黑子,回去!”“花花,上岸去别淹着!”“豆豆,过几天我们来接你!”哭喊声、狗叫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心碎。周秀成的眼睛也湿润了。
一个多小时后,两艘大轮船绕过山头,狗叫声听不见了,虽然船上播放着音乐,但仍然掩盖不住乡亲们的哭泣声。
第二天下午,两艘大船顺利到达丹江大坝,过了升船机,乡亲们下船又上船,轮船顺汉江而下。第三天下午,行至襄樊码头,然后换乘卡车,后又坐轮渡,再换乘卡车,第七天移民乡亲们才到达钟祥县大柴湖何岗移民新家。
当时已近中午时分,工作队正组织移民认家门,突然,一只一瘸一拐、满脸是血的黑狗向人们走来。一个小女孩大叫:“妈妈,咱们的黑子追来了!”只见那只大黑狗一拐一颠地走到小女孩眼前,一头栽倒在地。小女孩抱起它的头,黑子用轻微的声音“汪”了一声就再也不动弹了,小女孩顿时大哭起来,她的爸爸、妈妈,奶奶也跟着哭起来,“黑子咋摸来的、咋摸来的?它是累死哩、累死哩呀!……”
不一会儿,相继又来了几只狗,人们纷纷围上来,很快就全部找到了主人,狗见了主人,大多趴在地上喘气,有的像久别的小孩见了亲人一样、倒在主人的怀里,又过了两个来小时,陆续跑过来40多只狗,许多狗不是腿拐了,就是身上的皮烂了,流着血,有的狗浑身湿漉漉的,不知是水还是汗。人们争先恐后地忙着认领,时间不长,这些狗都找到了自己的主人,大家紧紧地把狗抱在怀里,又高兴又心疼,这场面让人们感动极了。
淅川县到湖北省钟祥县大柴湖,距离约800华里,要翻山、要越岭,要过江,这些狗是怎样千里迢迢摸到大柴湖的?它们历经了多少磨难和险情是无法想象的。移民们动情地说,可惜还有几十只狗未能摸到大柴湖新家,必定是死在了途中的半坡上、沟坎前、河水中……
如果说小花猫的恋“家”和有灵性的黑子犬的情结是一种生理本能的话,那么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和中线大坝加高工程,河南南阳淅川县先后36.8万人移民(初期20.2万人、中线16.6万人)的搬迁舍家,完全是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而搬迁,这是一种崇高的选择,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代代传承!
让我们为舍家为国,奉献牺牲的移民乡亲们深表敬意并点赞吧!
(作者 梁占佩 2022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