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舞钢市人社局关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部署要求,11月18日,由市人社局牵头指导、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联合辖区重点企业共同组建的"基层党员红色调解室"正式挂牌成立。该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经开区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中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整合政企资源、凝聚党员力量,将治理触角延伸至企业生产一线。

据了解,"基层党员红色调解室"首批吸纳七家集聚区内重点企业加入,吸纳企业党员骨干、人力资源专员等七人组建调解队伍,七名调解员均为党员。调解室设立"党员调解先锋岗",建立"1名党员调解员+1名企业代表"的联动调解机制,重点聚焦劳动合同纠纷、薪酬福利争议等高频问题,提供"受理-调解-回访"全流程服务。舞钢市仲裁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调解室的成立是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举措,通过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嵌入劳资矛盾化解链条,实现"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的治理目标。
调解室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
一、工作宗旨
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公平公正、依法调解、以人为本、化解矛盾”原则,聚能劳动争议痛点难点,维护职工与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舞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与职工之间因劳动报酬、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引发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三、调解流程
1.申请:争议双方可书面或口头向调解室提出调解申请,说明争议事实、诉求及相关证据。
2.受理:调解室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通知双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
3.调解:由党员骨干牵头组成调解小组,组织双方沟通协商,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耐心调解,促成共识。
4.结果:达成调解协议的,签订《调解协议书》并督促履行;调解不成的,引导双方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
四、工作要求
1.调解人员需坚守党性原则,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开展调解工作,不得偏坦任何一方。
2.严格保护争议双方隐私,不得泄露调解过程中的涉密信息和个人隐私。
3.调解工作应高效便民,一般争议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复杂争议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30个工作日。
4.建立调解台账,详细记录争议情况、调解过程及结果,定期汇总分析,优化调解工作。
下一步,调解室将探索建立数字化调解平台,实现纠纷线上受理、进度实时跟踪,同时定期开展调解员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基层调解队伍,为优化营商环境、维护舞钢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编辑:马文忠 张国强 供稿:李庆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