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这是2015年上半年国家发给你老的移民后扶直补资金,你收下”(爹:就是父亲、爸爸的别称)。 2015年5月26日,王主任在淅川县人民医院又将300元现金交给了住院的老爹。也就是这一年的7月底,王老人家因病医治无效离他而去,享年82岁。
从2012年6月县里第一次发放移民直补资金开始,王主任每半年一次已先后七次把钱及时送到老人家手里,每次都是300元。
为什么王主任这样做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王主任叫王保卫,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的河南南阳淅川县九重镇政府一名干部,任镇安检办主任,今年58岁了。他不仅人品好,而且在镇里人称“顶梁柱”,工作有思路,作风严谨、踏实肯干,政策性、原则性强,每次镇上有重要工作或大的活动都要委他重任。2010年县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会议后,镇领导确定增加时任九重管理区主任王保卫同志协助镇分管领导和移民办主任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王主任是九重镇王家村人,因1999年扩建九重集镇他家与相邻乡亲一道被搬迁至镇东大门的繁华地带,建了300多个平米的两层小楼。2010年受中线工程干渠建设影响,带头拆迁的他又被安置到镇北环路的现住地。王主任的一双父母和他的五个兄弟都是农业户口,兄弟们先后成家分居,其父母也单立锅灶,由兄弟六人共同赡养。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主任的母亲因病已过早离世。父亲身体比较硬朗依然独立生活,平日里老人家除了到责任田干点小活外,爱看电视节目、串串邻居。2012年镇上开展南水北调移民人口核定工作后,老人家听说上边有政策,是移民身份的从搬迁之日起,每人一年发600元直补金连发20年,还听说相邻的桦枥扒村移民人口已公布在村部墙壁上,自己的老相好张奠德一家6人的名子都写在上面。为此老人家很纳闷,咱王家村这17户左邻右舍与他们一样都是为南水北调搬迁的,咋就没个动静哩?
想到此,他立马拨通了电话:“保卫,我是你爹,咱们与桦枥扒村你表叔家都为南水北调搬迁,为啥人家是移民名单都公市上墙了,咱村咋没音信哩?”
王主任是个大忙人,仅负责的九重管理区所辖五个行政村中,就有同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四项特殊任务。啥任务?中线干渠建设征地拆迁、中线渠首建设征地拆迁、内邓高速路九重段征地拆迁、本镇移民出村安置征地拆迁,工作区域虽不算远,但困难很多、情况复杂,王主任为此忙得不可开交,经常是早出晚归,甚至一连几天也难进家门。这不,刚处理完一信访件回镇上参加一个协调会,老爹打来电话就问起涉及切身利益的移民身份之事。王主任想老爹是个操心人,虽然近段身体健康情况有点下滑,但他的问话代表的是17户邻居和全镇为干渠工程拆迁的114户643位居民的共同心声啊!是的,老爹的话也提醒了王区长必须迅速开会向众乡亲们做好这方面的政策解释工作。而直面老爹的电话,王主任思忖后,还是用善意地话语欺骗了他:“爹,咱村移民的事你就放心吧,上墙不上墙都没啥事,到时候钱来了属于您的我亲自拿回去交给你。爹,您及时用药,我还忙,就这了”。老人家只有依依不舍地放下手机,不过心里悬挂的一块石头总算有了个搁地。
王主任对镇上四项拆迁工作情况和补偿政策了如指掌,总干渠拆迁和渠首拆迁以及高速公路拆迁虽然补偿标准不一样,又均高于移民征地拆迁,但都是工程拆迁、一次性补偿了结。而移民征地拆迁有道金字招牌,这招牌就是国家出台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移民搬迁安置规划等相关文件。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是丹江大坝的续建。中线一期工程设计蓄水位是170米,移民高程172米。为此,丹江大坝要在原有基础上采取一次性加高加厚,移民搬迁分批次进行。为了满足调水北方需要,把丹江口水库蓄水能力从初期工程的157米提高到170米,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组于2003年3月来到淅川县库区,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勘查定线,核定登记移民人口。这批调查登记的移民,计划于2009年动迁,河南南阳境内淅川县涉及的16.6万移民除试点搬迁外,两年之内必须完成全部迁安任务。桦枥扒村就在这批移民淹没调查登记之列,而王家等相邻村庄虽与桦枥扒村同一时间征地拆迁,同是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搬迁,但有着两个根本区别:一是桦枥扒村是库区淹没搬迁,而王家等村是工程占地搬迁;二是桦枥扒村在移民征地建房和搬迁过程中用的是移民迁安专项资金,而王家等村则用的是工程建设补助资金。
鉴于上述情况,桦枥扒村搬迁工作符合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每人每年600元、连续扶持20年的国家政策,王家等村则是中线工程建设拆迁,不在库区规划搬迁范围,是拆迁居民,不属于国家政策规定的丹江口库区搬迁移民。
老人家毕境年岁已高,身体状况明显下滑,王主任担心为移民身份问题给老爹解释不清,会让他老心寒不爽,便想出了善意“骗”爹的怪招,并从自己工资中每半年拿出300元,作为国家向老爹发放的移民后扶直补资金亲手交到他手中。而王主任与之相邻的其它居民则通过当时的政策宣传解释等工作,均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配合支持。
自此,王主任“骗”爹的故事在九重镇方圆传为佳话。
(2019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