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淮阳区四通镇党委书记王林陪同下,来到该镇时庄村调研,了解五星支部创建、乡村振兴等情况。一进村就看到一条条街巷干净整洁,一行行树木碧绿青翠,一排排楼房错落有致,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处处跳动着强劲“脉动”。
时庄行政村位于四通镇西部,全村下辖5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510户2022人,党员75名,总面积3158亩,基本农田1800亩。2021年6月四通镇时庄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6月28日支部书记时兴荣应邀到北京参加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21年10月,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时庄村在2019年投资建设1.6亿元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时,发现了全国唯一的4000年夏代粮仓城遗址。先后获得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列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八批“重点文物单位”。
支部书记时兴荣自1998年12月先后当选河南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代大表,荣获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人大代表,十八大以来又相继被评为省脱贫攻坚奋进奖、河南省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出彩河南十大振兴人物、乡村振兴劳模出彩行动十大领军人物、感动周口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多次为省驻周人大代表、市、县(区)人大代表授课、交流经验。2021年4月被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聘为青年立德树人导师,周口市委党校、淮阳区委党校教师。
通过在时庄村实地考察,又听了该镇村干部的介绍,时庄村在五星支部创建、乡村振兴等方面都摸索出不少成功经验,取得了明显的良好效果。
一、强化信仰教育,建强支部磁场
时庄村党支部就像一个强磁场,紧紧地把群众吸引在周围。“人人都要有信仰,坚决跟着共产党”、“家家幸福要感恩,时庄团结一条心”;“五中全会开得好,全国上下都说好,科学谋划十四五,民族复兴有目标”等。这是村支部书记时兴荣学习党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后编写的顺口溜,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歌颂党的领导,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让脍炙人口的顺口溜在时庄村党员干部、村民群众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时兴荣积极宣讲“二十大”精神,增强村民信仰,培育健康文化。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建成了中共党史馆,把党的光辉历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成版面,让党员群众用看图识史的方法接受党史教育。通过组织党员收听收看党史教育活动的各项专题教育学习,基层党员的思想素质明显提升。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挂国旗,春节张贴带有党徽的春联。时庄人以自身独有的村民信仰,不仅富了口袋,更富了脑袋。据统计,每年要悬挂国旗3000余面,张贴春联1600多幅,先后使600多户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汇聚能量争先,谱写文明幸福
组织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外地党建先进的工作思路,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意识,对党员群众实行积分制管理,全面、客观、准确的量化党员干部群众现实表现,弘扬向上向善、踊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按照参加活动的分值对参与村支部、村委会组织的党员群众进行积分,党员群众可以凭积分到时庄村党群之家兑换奖品,年终,对积分排名的前十名进行综合奖励,并作为评选优秀党员、五好家庭的重要指标,激发党员群众争当先进的积极性,让乐于奉献的正能量在时庄村得到弘扬。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村内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发放助学金,鼓励他们用知识回馈村委关心。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每月开展文艺表演等集体活动2次,全年开展先进典型表彰活动3次,评选“十星级文明户”30户、“五美庭院”20户、优秀党员20名,引导村民积极向上向善,弘扬正能量,爱奉献爱集体爱家园,树立新时代乡村文明新风尚,建设“和谐美丽、魅力无限”现代化时庄村。
三、创新管理模式,法治平安和谐
创新社会化管理模式,建立“三治融合”管理模式,严格党的纪律、村规民约,严管厚爱,办好了群众的急事难事。创新农村民间事务管理,理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发挥乡贤能人服务作用,服务村民红白事、民事调解、民意搜集、信访接待等村里民间事务,有效地解决了民事纠纷。近三年只发生了三起民事纠纷,并得到了及时化解。
组建由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参与的治安巡逻队30余人,坚持每天晚上9点至12点在村内巡逻,维护治安环境;通过微信群、大喇叭、入户宣传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特别是防诈骗案例,推广反诈APP;由网格员建立“户主”微信群,及时掌握每家每户相关信息。组建村应急处置队,开展定期演练4次。新安装网络摄像头60处,实现村内无死角全覆盖。提高了治安防范能力,促进治安形势明显好转,连续五年没有发生社会治安事件,确保了时庄村大局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群众安居乐业。
四、农文融合发展,产业兴旺富民
时庄村科学制定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着遗址的进一步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搞好文化遗产和乡村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化旅游;继续坚持特色农业发展,充分保护利用文化资源,规划先行,建设具有江南水系、中原文化的美丽乡村。利用村集体合作社购销加工麦片,预计年收入3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收益30万元;引进万德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个体工商户62户,安排就业30人,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60万元。
五、重整村庄规划,环境优美宜居
按照河南省文物局关于时庄遗址保护规划要求,对整村进行迁出规划,目前全村规划设计全部完成。种植樱花、桂花、红叶石楠等树种1000多棵,对村内5个主要坑塘进行整治,村庄内安装路灯120盏,建设占地1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和标准化篮球场、足球场等。完成农网改造、村室改造、村小学幼儿园改造,对村内常年失修的约1500米村内道路进行整修提升,改善积水排水问题,配备抽污车一辆,长期对村内粪污处理,有效推进粪污治理。目前时庄村实现硬化、美化、亮化,村民生产生活更加方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所见所闻,我们深刻感受到,时庄村之所以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有几个重要原因:
一是石兴荣这个领头雁模范作用好。他天天都在琢磨着怎样完成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怎样为父老乡亲办好事做实事,什么事都身体力行,干什么都率先垂范。老百姓信任他、服气他。因此他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多好的带头人呀,令人叹服!
二是这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好。一进村就能感受到清风正气扑面而来,各种标语、墙体画鼓舞人心,文明实践活动中心入党宣誓词格外醒目,尤其村办的“中共党史馆”更是独具匠心,我党我军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重要纪念场馆都囊括一室,令人目不暇接,看了心潮澎湃。因此,这里充满清风正气,洋溢蓬勃朝气,老百姓身上有不怕困难的骨气,力争上游的勇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气!多好的政治生态呀,令人羡慕!
三是这里的老百姓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几十年来他们认准一个理:党和政府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党支部是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的,时兴荣是咱群众的贴心人。因此他们都能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时兴荣往哪领他们就跟着走。比如时庄遗址建设需要整村搬迁,老百姓二话不说,郑重的在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常言说故土难离,但为了国家建设,他们心甘情愿舍小家为大家。多好的老百姓呀,令人敬佩!
(淮阳区老促会会长焦德福 秘书长李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