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南乐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白鹭掠水、天鹅栖岸,成群候鸟与澄澈湖水构成和谐画卷。这份生态之美背后,是南乐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的坚实支撑。2025 年 9 月 30 日,该县此项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成为河南省首个实现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权的县(区),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自然资源是生存发展的基础,明晰产权是保护利用的前提。南乐县深入践行国家生态文明思想,秉持 “资源公有、物权法定、统筹兼顾” 原则,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的核心抓手,纳入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部署,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出台工作实施方案,构建起 “政府统一领导、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 的工作格局,足额保障 200 余万元专项经费,为改革落地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政策咨询点、农村大喇叭、宣传展板等多元载体开展科普宣传,让 “资源确权、全民共享” 理念深入人心。
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落地,南乐县以精准施策破解确权登记难题。技术保障上,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团队,组织技术培训与专家会诊,综合运用无人机航拍、全站仪测绘等手段攻克复杂地形勘测难关。马颊河国家湿地公园地形复杂、数据缺失,20 余名技术人员历时 40 余天野外作业,结合 “三区三线” 等成果完成精准落界,为确权提供可靠依据。数据处理中,累计整合国土变更调查、生态保护红线等 300 余份资料,处理数据 18.6 万余条,最终划定 18 处登记单元,涵盖 1 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 处省级森林公园、2 处国有林场及 14 条水流,总面积达 1253.46 公顷,实现自然资源全要素覆盖。
确权登记的核心在于厘清权属、定分止争。南乐县创新建立 “试点先行 + 争议调处” 机制,选取蔡村国有林场等典型单元开展全流程实践,形成可复制的操作规范。针对历史遗留的权属纠纷,成立专门调处工作组,严格依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操作指南(试行)》,划清全民与集体、不同层级政府等 “四个边界”。马颊河沿线佛善村与王村的河段权属争议,经多方举证研判达成共识,通过现场指界公示解决;潴泷河改道导致的界线不清问题,经确权登记明确责任主体,为河流保护提供依据。同时,依托不动产登记平台开发信息共享模块,实现与农业农村、环保等部门数据互通,构建 “一张图” 监管体系。
清晰的产权带来保护的自觉与发展的活力。蔡村国有林场完成确权后,边界明确、责任清晰,非法取土等行为得到有效遏制,800 余亩林木良种基地生机盎然;马颊河湿地公园借助确权成果打造科普教育基地,成功获评 “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乐泰森林公园依据生态保护红线数据规划建设,成为三省交界的生态名片。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 “十一” 期间,马颊河公园依托确权明确的生态资源举办垂钓赛事,通过 “赛事 + 直播带货” 模式 3 天销售农特产品 50 万单,实现 600 万元营收,让生态资产转化为发展效益。“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本质是为山河‘上户口’,让每寸土地、每片水域都有清晰‘身份证’。” 南乐县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韩晓飞表示。从候鸟翔集的湿地到郁郁葱葱的林场,从化解纠纷的现场到直播带货的直播间,南乐县以产权制度改革破解生态保护与发展难题,探索出一条 “确权清晰、保护严格、利用合理、监管有效” 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为县域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